秦楚网讯(十堰晚报)图/见习记者 郑皑 特约记者 何银平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书画家、书画鉴定家、教育家,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鲜为人知的是,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的馆名,就是由启功先生所题写。赫赫有名的书画家启功先生远在北京,缘何会为十堰一所高校题字?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湖工职院内挂有启功先生墨宝
在湖工职院的图文信息中心大楼上悬挂着由启功先生题写的“图书馆”3个金色大字。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北京中路38号。在学院的知行大道上,屹立着一座拱门式建筑,这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文信息中心(前身是图书馆)。在大楼的正面悬挂有“图书馆”3个金色大字,小楷字体,笔法精瘦流利、雍容古雅。
统观这3个字,“图”字端庄挺拔,疏密有致,毫无滞浊之感;“书”字则纯净流畅,钩起处疏可走马,收笔的垂露竖回锋连贯而厚重;“馆”字左松右紧,左右呼应。“图书馆”3个字,整体布局端正,浑然一体,且无一字是繁体。
走近细看,这3个字的旁边有一个整齐的竖向落款——“启功书”,落款和印章极小。
对于书法,启功先生曾坦然,他的字没有“芯儿”。启功先生“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习惯上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最后自成“启体”。书界评其为“外柔内刚、自然洒脱、清隽儒雅而妩媚华美”。
不到20天时间,顺利求得启功先生题字
吴怀祖教授带回的启功先生手迹。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76年的十堰高师班和1983年的十堰职业大学。1985年,十堰职业大学与十堰教师进修学院合并组建十堰大学;1988年,十堰广播电视大学并入十堰大学。
1995年4月地市合并后,十堰广播电视大学、十堰教师进修学院从十堰大学分离出去;1996年8月,十堰市汽车工业学校西区整体划入十堰大学;1998年6月,十堰职业大学更名为十堰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5月23日,学校更名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历经多次合并、更名,2008年整体迁入位于北京路的新校区办学,图书馆也跟随迁址。
据了解,启功先生于2005年辞世。那么,“图书馆”这3个字是何时题写的?又是谁向启功先生求的字?
图书馆是一所高校实力的象征,我国书法家众多,十堰本土书法爱好者也比比皆是。为何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馆名是由从未来过十堰的启功先生题写?除了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题字外,启功先生在十堰是否还留有其他手迹?
带着诸多疑问,近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原十堰大学副校长王一军、原十堰大学中文系主任田雨泽,揭开了启功先生题字背后的故事。
田雨泽教授回忆,1994年春,位于人民中路的十堰大学新图书馆即将落成。正当全校师生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学校领导却在为图书馆题字而发愁。学校想邀请国内著名书法家题写,却没有合适人选。这时候,副校长王一军想到了曾有两面之缘的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这个提议得到学校领导的同意,但是究竟能不能成功,大家心里没有底。
王一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诚恳地给已是82岁高龄的启功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了想请启功先生为十堰大学图书馆题字一事。后来,王一军得知本校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吴怀祖的哥哥、著名教授吴怀祺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而启功先生也曾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多年。为此,学校领导委派给吴怀祖一个任务——专程去北京拜访启功先生。
不到20天的时间,吴怀祖先生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他将启功先生题写的“十堰大学图书馆”7个字,从千里之外的北京小心翼翼地带回十堰。
捧着启功先生的手迹,学校领导高兴不已。“启功先生的书法造诣很高,我们还怕老先生推辞,没想到这么顺利。”田雨泽告诉记者,当时送过来的7个题字分别写在两张宣纸上,楷书字体,用的是现代汉语规范的简化汉字。其中,“十堰大学”4个字的力道和线条较为柔和,“图书馆”3个字则显现出标准的“启体”风格,间架结构则是精确的“五八分”。
最终,“图书馆”3个题字被铸成金色大字悬挂于十堰大学图书馆门口。
启功先生曾表示:若有机会想来十堰看看
王一军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北京学习期间,启功老师曾对他表示,有机会想来十堰看看。后来得知十堰大学图书馆急需题字,启功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当时的十堰大学是国家和湖北省最早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启功先生很关心教育和教学,有关学校的题字请求,他一般都会热情地接受。”王一军说。
王一军回忆,他当时请人选用最好的铜板,按照手稿铸成了字样。1994年9月19日,启功先生题写的“图书馆”3个金色大字被镶贴在图书馆门前正上方。2008年8月28日,十堰大学迁址至北京中路,2013年该校更名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3个字也随即被重铸后镶贴在如今的图文信息中心大楼正面,与和山、遇湖、万木林相得益彰。
“手稿一直放在我这里,但因多次搬家,各种文稿资料、书籍实在太多,一时想不起放在哪儿了。”王一军告诉记者,这份手稿自拿去铸完字收回后,他一直放在家里,但时隔22年,对于具体收藏在哪个地方,他没有多少印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弄丢。”
在田雨泽教授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精心保存下来的校报。其中一份的印刷时间是1994年6月20日,由启功先生题写的“十堰大学图书馆”手迹被印在这份报纸的刊头“十堰大学报”旁,图片下方注释着:“我国著名书画家启功为我校图书馆题字。”
□链接
文字605厂也有启功先生题字
位于丹江口市城区的文字605厂,其前身是上海字模二厂。1964年,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以生产华文体字模和华文体铅字而著名的上海字模二厂,整体迁往丹江口市,改名为文字605厂。
鲜为人知的是,文字605厂大门旁的“文字六O五厂”6个金字,也是启功先生所题写的。
为多所高校题字 启功先生分文不收
启功先生。(资料图)
启功先生生于1912年7月26日,满族,雍正帝九世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
启功先生曾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等。晚年担任九三学社顾问、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2005年6月30日,启功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
启功先生自幼喜爱书法,被称为“诗、书、画”三绝。曾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10多所高校题字,其随性和率真为后人广为传颂。其学生陈启智曾提到:“老师一生尊师重教,他多次强调:‘社会给了我那么多头衔,但我首先是个教师。’因此,只要是为学校题字,诸如校名牌匾、学刊名称,老师都会立刻动笔,而且分文不取。”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