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国章
因生活压力四处奔忙,爱好写作的我搁笔十五年。2006年,偶然接触《十堰晚报》,从买报到订报,结下不解之缘。
那时《十堰晚报》设有“百姓茶坊”和“金顶”副刊,方寸之间既有春华秋实,又有贴近泥土的乡音。我如遇知音,每日最钟情的事就是在读报中怡情,在学习中提升。
当我的处女作《盗版》刊发在晚报上时,喜悦之情如春风化雨。我在公交车上反复展读那份刊有自己作品的晚报。这是我从新闻写作转型后的第一篇见报作品。某个傍晚,我收到编辑“百姓茶坊”栏目的屈燕妮老师的短信:“《白日做梦》文章虽短,韵味悠长,极具百姓生活底色,拟明日见报。”
一篇篇文字见诸报端,点燃了平民写手的文学梦想。2007年一年间,我在晚报发稿近50篇,被记者罗伟称为“铁杆作者”。
与记者杨建波的相识始于我提供的新闻线索。我们合作的新闻报道《千里寻母,寻回一个幸福的家》在2007年3月30日刊发后,当事人电话被亲朋好友打爆。这篇充满正能量的报道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后每有作品见报,杨记者都会发来鼓励短信。
那时,我白天在烟火缭绕的餐馆操作间忙碌。夜晚回家,常写稿到凌晨。我的文字从晚报开始,后来又陆续登上全国各地报刊,并在多次征文比赛中获奖。
某个盛夏傍晚,杨建波来电称赞我的散文《河·井》:“写得好啊,可以整理文章出一本文集。”这让我萌生出书念头。
2014年秋,我的15万字散文集《梦里水乡》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同年12月,经晚报记者、中国作协会员冰客推荐,我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
梦想不分贵贱,而我的文学梦离不开晚报和晚报人的支持托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