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军
甘蔗从顶往下吃越吃越甜,友谊时间越长越诚挚。屈指一算,我与《十堰晚报》相识相随,已经有七个春秋了。
与其邂逅源于一次晚报的征文活动,征集的主题是清明节的感悟与追思。“追思”二词,瞬间勾起了我心底最柔软、最隐痛的角落。彼时,外婆离世不久,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如梦萦绕在我心间。这份情感,如汹涌的潮水,在我心底不断翻涌、撞击。
我本是个文字功底浅薄之人,平日里写些东西,总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难以拼凑出几句像样的语句。可那一刻,积压的哀伤与思念,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手指在键盘上飞速舞动,思绪如脱缰的野马般肆意奔腾。短短一个小时,一篇饱含着我对外婆无尽思念与追忆的文字,便在笔下悄然诞生。
原本只是抱着倾诉思念的想法投递出去,殊不知文章幸运地刊发在晚报上。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报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恍惚中又看见了外婆的身影。她手握长长的木棍,站在枣树下重重敲打着已经坠弯的树枝,一颗颗肚皮泛白的枣子纷纷掉落下来……喜悦、悲伤交织,更加增添了我对晚报的喜爱和兴趣,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她成了助我写作成长的良师益友。
久而久之,阅读晚报就成了我天天坚持的习惯,晚报成了我每日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这方寸之间的世界,更成为一个我的“百宝箱”。我跟随记者的笔触,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世情百态;通过专家的解读,了解社会热点及背后真相;我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灵感,感受文字的魅力。
在参加一次在青岛举办的文学聚会时,我的一句“武当山是获圣旨最多的山”,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文友的质疑。苦于当时忘了信息来源,未能找到证据,无力反驳大家。
一番搜索之后,我在晚报上找到了相关报道,其中详细介绍了历代皇帝为均州、武当山颁旨下诏379道的历史记录和主要内容等历史和典故。
我把晚报电子版以及网络链接全部发到文友微信群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寂静的微信群瞬间热闹起来。“偶来云卧紫霄宫,露洗瑶台月浸空。夜半星官朝北斗,步虚声在万花中。”一位文友感慨地咏起了《太岳纪游·偶来云卧紫霄宫》。
一报在手,便知天下事。如此的百宝箱,哪还会有拒之千里之外的道理。
如今,每当我翻开《十堰晚报》,指尖摩挲着温润的纸页,总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温度。这温度来自那些文字背后跳动的心灵,来自这座城市共同呼吸的脉搏,更来自七年的精神陪伴。她像一位睿智的老友,在晨光中为我展开世界的画卷;又如一位细心的园丁,在我心田播撒下思想的种子。我与《十堰晚报》的情谊,也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