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段吉雄 特约记者 李尚菲
6月26日,晨曦初照,郧阳区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一条条蜿蜒的公路如巨龙盘踞,串起青山绿水与白墙黛瓦,载着满车欢笑的新能源公交车一路畅行,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郧阳区充分发挥公路交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秉持“修一条路,带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理念,做好“交通+”融合发展文章。
“公路+产业”
铺就乡村振兴路
时下,青曲镇杨家沟村3000余亩蓝莓采摘基地迎来丰收。漫山遍野的蓝莓树随风摇曳,一簇簇可爱诱人的“蓝精灵”隐于绿叶中。村民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蓝莓,欢声笑语与沁人果香交织。
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直通蓝莓采摘基地,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这条路不仅是村里的便民路,更是富民路。”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聂兴国自豪地说,每年蓝莓成熟季,自驾前来采摘、购买蓝莓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蓝莓采摘基地建到家门口,我这段时间天天都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70元钱,中午还管饭,很满意。”忙着采果的杨家沟村村民雷如秀笑着说。
蓝莓畅销全国,成为杨家沟村富民产业、生态产业、绿色产业。
蓝莓采摘基地负责人杨明华介绍,基地每年5月进入采摘期,丰收年份可持续到8月初,高峰期单日用工超百人,一天可采摘蓝莓500多公斤,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约1万元。
路是产业发展的动脉。近年来,郧阳区坚持公路与产业联动,产业发展到哪里,公路就延伸到哪里,构建了以“外联内畅、产路融合”的立体交通网,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共进,实现互促共赢。目前,郧阳区年均建设农村公路100公里以上,已初步构建起“铁路、公路、水路”联通内外、连接四方的区域交通网。
“近年来,我们强力推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区域交通网,助力香菇、橄榄油等农特产品外销,实现销售产值近1.5亿元。”郧阳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郭永莲介绍。
“公路+旅游”
绘就山水新画卷
站在郧阳区南化塘镇玉皇山村玉皇山顶俯瞰,一条蜿蜒的公路盘山而上。“这条路就是玉皇山旅游公路。”该村党支部书记周义云指着山下的公路说。
曾被烈士鲜血浸染的玉皇山村,曾因交通闭塞、耕地匮乏,长期落后于附近其它村。
“五年前,村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但到去年,这一数字已跃升至35万元,四年翻了7倍!”周义云感慨,旅游公路成为改变村庄命运的关键。
一条路带火了一座山。玉皇山旅游公路将无名烈士墓、冲锋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朱家院红色民宿、中原突围玉皇山战斗遗址等旅游景点和农家乐连在一起,有力推动乡村文旅发展。
今年上半年,玉皇山景区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创收5万余元。
该景区还通过四通八达的路网将该镇九龙瀑、革命烈士陵园、白浪镇天惊洞等景区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条旅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郧阳区不断加快实施交旅融合发展,统筹资金近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路网延伸工程等,高标准打造多条精品旅游公路,串联起多个特色景区,实现全区15家 A级旅游景区通公交车或旅游专线。今年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超117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10亿元。
“公路+物流”
山货驶入快车道
6月17日清晨,五峰乡大树垭村村民钱庆安拎着新鲜蔬菜登上12路公交车,准备前往城区售卖。“公交通到家门口,自家种的农产品随时能进城卖钱,太方便了!”他笑着说。
大树垭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村千余名群众出行问题突出。郧阳区及时优化调整12路公交线路,将其延伸8公里至大树垭村村委会,彻底打通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大树垭村党支部书记兰玉清表示:“交通便利了,村上发展的100多亩中药材和30多亩羊肚菌,包括百姓自家的农特产品都能更好地输送出去,拓宽了销售门路。”
近年来,郧阳区不断完善综合运输交通网络,利用通乡到村公交车辆提供快递件村级末端运输服务,畅通农产品出山、工业品进村,促进物流产业快速发展。郧阳区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国军介绍:“目前,该区已实现20个乡镇(场)、350个行政村(社区)寄递全覆盖,重量在2千克以内的快递,全国发货成本降至1.9元,农产品上行时效提升60%。”
肖国军表示,将继续以路为媒,深挖区域文旅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公路+”融合发展,让公路成为“生态路”“振兴路”“富民路”,助力郧阳大地绘就“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壮美画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