髽髻山,因背朝武当山金顶,又被称为犟山。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文、图/记者 韩玉砚
这里,有绿海奔涌的生态之美;
这里,有鬼斧神工的造化神奇;
这里,有人文荟萃的深沉厚重……
在武当山金顶之东,丹江口市白杨坪林业开发区与丁家营镇交界处,有一座“特立独行”的山峰——髽髻山。古往今来,它以奇特造型引人入胜,在这里,能尽情领略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艳阳高悬,记者驾车来到白杨坪林业开发区集镇。一位老乡热情指路,并介绍“髽髻”指的是古人头顶两侧或脑后的传统发髻。顾名思义,髽髻山因此得名。
沿着蜿蜒曲折、陡峻窄险的山路上行,沿途农户房屋外墙张贴着售卖蜂蜜、葛根粉等土特产的广告,尽显此地物产的丰饶。
行至公路尽头,一块文保碑后的小道通向山顶。沿着小道前行,两旁树木郁郁葱葱。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细语,瞬间驱散了盛夏的燥热。
生长在峭壁上的白皮松。
髽髻山由南北两座突兀的山峰组成。穿过两山之间的垭口,途经古色古香的寨门、小庙,几块历经岁月洗礼的碑刻,以及崖边虬枝盘曲的古树,随后便登上了南山主峰。在一片菜地的尽头,一座红墙黛瓦的建筑——玄帝殿静静伫立。古往今来,髽髻山与武当山关联密切,在当地人心中,它是仅次于武当山的道教仙山,常年香火不断。
向西眺望,十几公里外的武当山金顶,宛如人间仙宫,遗世独立;向北望去,夕阳余晖洒在太极湖上,湖面波光粼粼,风光无限。从无人机的镜头中俯瞰,只见群山之巅,南北两座孤峰从平缓的山脉中陡然拔地而起,直插云天。
说来蹊跷,两座山头并非朝向西方的武当山金顶,而是偏向东方。常年驻守山顶的人介绍,八百里武当素有“万山来朝,七十二峰朝金顶”之说,可髽髻山却背朝武当山金顶,因此它又被称作犟山。
髽髻山上,还传颂着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当年贺龙元帅率领红三军主力路过此地,小部分部队在山下遭遇地主武装的围追堵截。两位红军战士且战且退,一直退至髽髻山顶,在面临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绝境时,毅然纵身跳下万丈悬崖,此后便音信全无,只留下这感人的故事代代相传……
在髽髻山,除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动人的红色故事,还有十几棵在十堰地区极为罕见的白皮松。它们形态各异,有的高大挺拔,如巨人般巍然屹立;有的扎根崖壁,旁枝斜出,尽显顽强生命力;有的临空披挂,好似一把把斜撑的大伞,成为髽髻山的标志性景观。
这些白皮松,常年经受狂风的吹袭、烈日的炙烤,却磨练出坚韧的品质、苍劲的神韵。也正因这种独特品质,千载以来,文人墨客赋予白皮松清高孤傲、淡泊宁静的品格,使其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中。唐代诗人张著曾写下《白松诗》:“叶坠银钗细,花飞香粉干。寺门烟雨里,混作白龙看。”
在白杨坪,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原始秀美的山水环境,孕育出丰富且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当地确立了“生态林区、山水林区、文旅林区”的发展战略,不断挖掘、整合区内旅游资源,重点开发生态文化旅游,全力培育区内旅游景点和旅游线路,正以全新的姿态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