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晚报创刊30周年 | 百事通传媒:跨界共融打造行业标杆

■记者 王伟 贺银银

在《十堰晚报》30年蝶变升华的进程中,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成为重要支撑。作为十堰日报社旗下全资控股的综合性文化传媒企业,十堰百事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事通传媒”)自2012年成立以来,以“传媒+会展+服务”三位一体模式深耕鄂西北市场。公司年均承办大型活动超200场,服务客户涵盖政府机构、知名企业及民生领域,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标杆力量。

融媒破圈 构建全链传播生态

十堰(黄龙)郁金香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优质内容与精准传播同样重要。”百事通传媒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十堰日报传媒集团的全媒体矩阵,公司构建了“策划—传播—执行—反馈”全链路服务体系,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高效联动。

2015年3月,张湾区黄龙镇斤坪村百万余株郁金香绚丽绽放,百事通传媒以花为媒,以“花海+文化+旅游”为园区量身打造“郁金香花仙子”评选、“郁金香节”摄影大赛、第六届秦男楚女相亲会、郁金香风筝节等6大主题活动,通过报纸、短视频、直播、社区推广等多渠道组合,实现曝光量超500万人次,带动项目及周边产业收入同比增长翻倍。“我们不仅要做信息的传递者,更要做价值的创造者。”该项目负责人说。

在新媒体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已覆盖用户超50万,形成“资讯+社交+消费”生态闭环。其中,“晚报红娘”平台促成婚恋配对超千对,“吃一口十堰”年引导餐饮消费超800万元,真正实现了“流量”变“留量”。

创意驱动 打造现象级文化IP

丹江口市第八届“库区情·桔乡行”武当蜜桔推介会暨“农民丰收节”。

翻开百事通传媒的案例宣传册,一组组生动的活动照片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的文化故事。

在政企服务方面,公司先后打造了“梨花村群星演唱会”“黄龙郁金香文化旅游节”等爆款 IP。其中,郁金香文化旅游节连续举办五届,累计吸引游客超60万人次,带动周边产业收入超3000万元。“通过文化 IP打造,我们让一个乡镇的春天变成了全市的节日。”项目策划总监王先生说。

在乡村振兴领域,公司创新提出“农文旅”融合模式。围绕古均州八景之一的“龙山烟雨”,融合状元塔历史古迹,打造龙山镇状元文化展示项目,通过文化赋能盘活农村、文物、生态资源,预计年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策划的南水北调生态文明展厅、十堰建市50年建设成果展等文化工程,不仅获得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更成为市民了解城市发展的重要窗口。

民生浸润 构建生活服务好帮手

每天傍晚,市民张女士都会打开“吃一口十堰”查看今日推荐。“这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指南。”像张女士这样的忠实用户,平台拥有超10万个。

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公司打造的“吃一口十堰”以美食为载体,解码城市人文肌理,通过内容场景化叙事精准触达用户心智,对外推介十堰美食风物,为十堰人提供丰富、及时、有用的美食资讯与服务。平台主理人获评十堰市首届正能量网红达人及美食推荐官荣誉。

公司运营的“晚报红娘”栏目以专业视角与系统化服务,通过一对一咨询、情感课程及互助小组等形式,疏导、解决情感问题、婚姻关系及家庭矛盾,以专业态度和细致服务让会员重拾幸福与信心,年均解决市民诉求300余件,被大家亲切称为“幸福摆渡人”。

赓续文脉 赋能城市向新而生

十堰市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文化传播必须与时俱进。”公司技术人员指着最新的 VR展示系统说。在惠州生态文化论坛年会上,百事通传媒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亲身”体验环丹江口库区骑行,获得参会嘉宾高度认可。

2023年全国五子棋锦标赛期间,公司在武当山金顶首创“线上对弈+直播解说”模式,赛事网络观看量突破200万人次,创下同类赛事传播新纪录。“我们要用新技术让传统文化活动焕发新活力。”赛事负责人表示。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百事通传媒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规划:拓展文创产业,计划孵化3~5个本土文化 IP;强化人才建设,组建专业数字内容创作团队。

“我们将继续以‘价值共生,长效共赢’为宗旨,为十堰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文化强国战略指引下,这家扎根十堰的文化传媒企业,正以创新之笔,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随州市“两香一油”协同创新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