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河隧道隧洞掘进施工现场。
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被誉为十堰版南水北调的重大项目,自启动之日起,便承载着改善中心城区用水条件、修复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使命.其关键的百二河水资源调配和生态修复环节,更成为关乎城市未来发展的“生命线”。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何利 图/记者 张建波
困局之下,破题之举应运而生
十堰坐拥丰富的水资源,然而中心城区却长期水资源匮乏。随着城市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与工业的快速扩张,生活与工业用水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为解决供需矛盾,保障城市健康发展,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并成为破解城市用水困局的关键之举。
这项工程以竹山潘口水库为水源地,输水线路自西南向东北蜿蜒伸展,全长73.14公里,宛如一条蛰伏于地下的巨龙,跨越竹山、房县、茅箭区3个县区、7个乡镇、19个村。
工程设计引水流量每秒6.7立方米,年总引水量1.67亿立方米,总投资约25.2亿元,建设总工期54个月,主要涵盖调水隧洞、百二河生态修复以及新水厂建设三大板块。
攻坚克难,创新技术助力贯通
马家河至百二河水库引水支线隧洞,全长4.155公里,直径2.5米,看似“短小”,却是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神经中枢”。
为保障这条支线隧洞顺利贯通,施工团队大胆创新,引入当时国内首台最小直径2.5米的盾构机。在地下施工的28个月时间里,建设者们日夜鏖战,克服了地质复杂、空间狭小等重重困难。
2023年2月,这条隧洞终于顺利贯通并试通水运行,成功连通了马家河水库与百二河水库两大水系。自此,马家河水库的水能够顺着隧洞,以自流的方式奔涌至百二河水库。
项目建设中,面对复杂的施工条件,施工建设团队不断攻坚克难,深入研究地质资料,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量身订制专项施工方案。运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创新研发的小断面引水隧洞超前掏心爆破开挖施工技术,攻克了狭小空间内爆破施工的难题,保障了作业的安全、质量与进度。
如今,漫步百二河沿岸,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两岸绿植生机勃勃,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的百二河沿岸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阶段胜利,全力冲刺竣工目标
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项目1标、2标主线隧洞以及3标倒虹吸暗挖隧洞与竖井相继贯通,试验段隧洞工程、马百支线工程完工。累计完成隧洞总进尺72.9千米,占开挖总工程量的94%,工程总量完成近70%。
如今,施工现场依旧热火朝天,建设者们正朝着2026年底全面竣工的目标全力冲刺。
项目完工后,不仅能彻底解决十堰城区居民用水和生态用水两大难题,极大改善城区用水条件,让市民喝上更优质、更稳定的自来水,还将全面提升十堰水生态环境。
随着清澈的水源不断注入,百二河的水质将得到显著改善,水生动植物将重新焕发活力,河岸生态系统也将逐步恢复平衡。该工程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市民漫步在绿意盎然的六堰河道边。
生态修复,六大片区呈现全新百二河
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是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关键一环,也是十堰市重点民生建设项目。
该工程南起百二河水库,北至神定河批发市场。工程以百二河为城市主轴(文化轴、休闲轴、景观轴、生态轴),着力打造15分钟休闲生活圈。同时按照水体治理和景观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污水、雨水、洪水和生态水“四水共治”。
结合十堰地方特色和城市发展历程,工程精心打造十堰春耕、风华老街、上善若水、福寿康宁、东风浩荡、万涓归流6个片区景观,最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环境。
今年3月16日,该工程最后一个项目上善若水段正式开工。此段南起襄渝铁路桥,北至中岳路,长约2.1公里,按照工程规划,此段景观改造工程将于2026年7月全面完工。
目前,十堰春耕、风华老街、福寿康宁、东风浩荡、万涓归流5个片区景观的改造工程已如期完工并交付使用。上善若水段工程完工后,整个百二河将在6大片区景观的串联下以全新面貌与市民见面。届时,在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加持下,十堰城区必将变得更加宜居怡人。
展望未来,当工程全面建成,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城市水生态新画卷将完美呈现在市民眼前。百二河也将华丽转身成为城市“生态名片”,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书写属于十堰的生态发展新篇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