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汽车生产线。图/记者刘成臣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2022年,十堰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为推动十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目标在前,路在脚下,全市上下一心,产业发展取得骄人的成绩。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何利
锚定全市产业发展新方向
2022年11月21日,十堰市委六届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发展“一主四优多支撑”优势产业的战略。
“一主”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要任务是以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五化”为方向,全力推动全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产业链扩量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全国汽车产业转型示范区、全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年产值突破2000亿元。
“四优”产业分别是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新型电池产业、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
“多支撑”产业的主要任务则是支持各县(市、区)立足自身优势、产业基础,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目标,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卫浴、数字经济、清洁能源、供应链物流等“多支撑”产业。
“一主”产业转型发展蹄疾步稳
汽车产业是十堰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
东风商用车燃气车销量增长,是十堰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东风汽车集团最新发布公告显示,2025年1—5月累计汽车销量为67.2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05万辆,同比增长约34.4%。
近年来,我市以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五化”为方向,全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布局。
2023年11月,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 Sharing-Bus(小巴)开展常态化示范运营,这标志着十堰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迈出坚实步伐。如今,东风悦享Sharing-Bus(小巴)等5款车型正式投入示范运营。
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同时,我市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能源汽车,90%以上出口欧洲市场。
目前,我市拥有整车资质企业12家,其中新能源整车资质企业8家,具备年产10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以东风商用车、易捷特、三环汽车等企业为主的新能源整车研发生产格局。
远景动力是新能源电池产业领军企业,2022年投资120亿元落户张湾区。图为十堰远景动力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图/记者张建波
“四优”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挖掘潜力,解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1.7亿元,入境游客同比增长50%。
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新型电池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全市有远景动力、猛狮动力、等电池生产企业5家,已建成电池产能30GWh;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生产企业3家,已建成磷酸铁锂产能28.5万吨。截至去年底,全市规模以上新型电池关联企业实现产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41%。
近年来,我市以水为突破口,打造水产业集群,积极推动绿色食品饮料精深加工,努力把一库好水变成软饮料走向全国市场,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2023年5月,我市下发《突破性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三年行动方案》,打造全省领先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健康消费区域性中心。2024年底,全市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为54.1万亩,其中包括黄精、苍术、黄连、黄芩、连翘等主要品种。竹溪、房县、郧西等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均已达到10万亩以上。
“多支撑”产业多点开花亮点纷呈
近年来,竹山县抢抓东部沿海地区卫浴产业转移机遇,全力打造卫浴产业集群。目前,该县卫浴汽配产业园签约卫浴企业141家,已建成投产85家,去年实现工业产值70亿元。
竹山县卫浴产业发展,是十堰“多支撑”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市支持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卫浴、数字经济、清洁能源、供应链物流等“多支撑”产业。
在循环经济产业方面,房县已形成以有色金属为重点,再生铅、再生铜、再生铝、电子拆解等的综合性产业集群。去年,全市循环经济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
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我市水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37万千瓦,建成各类水电站248处。同时积极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目前全市光伏电站已并网装机规模达60万千瓦。到2030年,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880万千瓦。
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我市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华为、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头部企业抢滩十堰数字产业市场,形成亿脉科技、寸宇、玖偲创客、十团网、小蜜蜂电商等一批围绕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互联网企业。
当前,十堰正以“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为引领,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奋力谱写新时代十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