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晚报创刊30周年 |难忘的岁月珍贵的记忆

彭爱国在书店整理图书。

编制按:当铅字的墨香与数字的微光在时光里交织,《十堰晚报》已陪伴这座城市三十个春秋。从彭爱国因一篇报道开启的书店人生,到周强在报纸上发现被大学录取的喜讯,再到无数读者用相亲接头、课堂抢读、家庭珍藏书写的岁月注脚——这些散落于城市角落的记忆碎片,恰是三十年媒体与民众共生共长的生动注脚。愿下一个三十年,这份带着体温的墨香,继续在时光里播种温暖,见证更多“瞬间美好成为永恒”的故事。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杨建波 周建伟 整理 

今天是《十堰晚报》创刊30周年的日子。6月24日晚,十堰晚报微信“夜聊十堰”栏目推出互动话题“说说我和《十堰晚报》的故事”。网友们纷纷在留言区讲述自己与晚报之间的缘分。让我们来了解他们和《十堰晚报》的故事。

“是晚报成就了我的事业”

我叫彭爱国,今年53岁。我要感谢《十堰晚报》,是晚报成就了我的事业。

我是郧阳区五峰乡人,1996年从老家来到十堰城区,初来乍到,不知道该干什么事情才好。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了《十堰晚报》,就买了一份翻开看看。

当时,我看到其中有一篇报道,内容是关于书店的,里面讲市场上有很多租书摊,都是租给大人看的,却没有专门服务儿童的书店。看到这个报道后,我眼前一亮,觉得这应该是个好营生。

经过市场考察,我发现在十堰城区,这方面的确是个空白。于是,我就在鄂西北小商品批发市场开了一家专门经营儿童图书的店,后来又在三堰韩国小商品市场开店,最后转到虹桥市场经营着这家“步步高书店”。

这家书店不仅是我一生的事业,也成就了我的家庭。目前,我在城区买了房,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订晚报,每天看晚报。我是《十堰晚报》的忠实读者,在晚报30岁生日之际,祝愿晚报越来越好!

当年登有周强录取结果的报纸。

“我考上大学的喜讯在晚报上刊登”

我叫周强,今年38岁,是一名创业者。我与《十堰晚报》的故事,可以回溯到二十年前。

2005年,我就读于十堰市第五中学,当年参加高考。那个时候,考试出分前就要填报志愿,录取结果也不能在网上查到。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我就在家里等通知。

7月中旬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同学的电话,说我考上本科了,被录取到了陕西榆林学院。我在高兴的同时,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说:“《十堰晚报》都登了!”

我赶忙找当天的《十堰晚报》,由于已经过了好几天,报摊上买不到了。最后,我还是在学校老师那里找到了刊登录取信息的《十堰晚报》,那份报纸是老师特意留给我的。

彼时,每年高考结束后,《十堰晚报》都会把各个高中的考生录取到哪所大学刊登在报纸上,我们学校当年仅有两人考上了本科,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登上《十堰晚报》,也是我一辈子的荣耀。

后来,那期报纸我一直保存着,直到前几年搬家时,不小心遗失了,我的心里满是遗憾。

此后,我一直非常关注着这份与市民贴心的报纸,连续两年参加十堰晚报举办的“年度最不想删的照片”征集活动,并且成功入选,前几天还登上了十堰晚报视频号的封面。

感谢《十堰晚报》,它留给我的是一份难忘的记忆,这份记忆让我的瞬间美好成为了永恒。

读者留言选登

方昭:记得第一次相亲是1996年5月,那时候没有手机,我和女孩见面的接头信号是我穿着白色短袖,手里拿着一张十堰晚报在人民公园门口等!

心有灵犀:感谢十堰晚报,我们三口之家的故事还上过晚报,当期报纸被我们覆塑珍藏着。期待晚报60周年庆的时候,有更多的人间冷暖故事收藏于市民之家。

小石头:初次接触十堰晚报还是2006年,那时候正在上高中,每天课间操就去小卖部买一份,回到教室,大家抢着看。十堰晚报,是我青春的一部分!

沉默的大多数:十堰晚报,有温度的媒体。让远离家乡的游子时刻了解家乡的发展,感受故乡变得越来越好。

淡妆红颜:从纸质版到电子版,十堰晚报每期必看,它是我的精神食粮。不知不觉,晚报已30岁了,祝福十堰晚报的明天更加美好,期待下一个30年。

小白白:从小听着“卖报,卖报”的小喇叭声长大。那时的新闻又多又好看,报摊上贴着当日重要新闻的导读,特别难忘!

雨后彩虹:我是十堰晚报的忠实粉丝,看十堰晚报,了解身边事、周边事、天下事。不与社会脱节。

大沟富贵:接触十堰晚报虽晚,但交情深厚,每天浏览电子报已养成习惯。后来拍摄的图片有幸被晚报或晚报微信采用,甚至在头版露脸。随着时间推移,认识了好多晚报的编辑老师,虽然很多老师没有见过面,但感觉很熟悉。感谢晚报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加充实,我会一直陪伴你。

好先生:从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通过十堰晚报刊登的招聘信息找的。十堰晚报关注民生,贴近生活。

晓逸妹妹:暮色总爱漫过记忆的堤岸,在时光的琥珀里,十堰晚报是永不凋零的花瓣。尚在牙牙学语时,长辈翻动报纸的沙沙声,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将我引入文字的秘境。

那时的我,大字不识几个,却固执地倚在报亭温热的玻璃前,看铅字在光影里跳芭蕾,油墨香裹着城市的烟火气,悄然沁入稚嫩的心田。报纸上的铅字像散落人间的星辰,在我懵懂的瞳孔里,折射出万千世界的模样。

后来踏上校园广播台的台阶,麦克风的红绸与报纸的墨香交织成青春的经纬。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窗台,我总会翻开带着晨露气息的十堰晚报,指尖拂过密密麻麻的铅字,如同触摸城市跳动的脉搏。那些藏在版面褶皱里的故事,或是市井巷陌的温情,或是山川湖海的壮丽,都化作灵动的音符,顺着电波流淌,浸润无数个青春的晨昏。在聚光灯下,在话筒前,十堰晚报不仅是案头的素材库,更像一位默契的老友,陪我将文字化作声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播撒诗意与温暖。

如今,岁月的风掠过发梢,报纸的边角或许已泛起微黄,但它早已深深嵌入我的生命脉络。它见证过我幼时懵懂的凝望,陪伴过我青春热烈的绽放,承载着无数个与文字相拥的晨昏。十堰晚报于我,是童年通向世界的月光宝盒,是青春追逐梦想的翅膀,更是岁月长河里永远闪耀的灯塔,在人生的每个转角,都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