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聚合力 文明建设谱新篇 ——十堰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精神文明建设纪实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刘姣 通讯员 白玉 卢建利

党建强则文明兴,党徽亮则风尚正。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十堰市以优异成绩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十堰继2020年11月被授予该称号之后再次获此殊荣,丹江口市、竹山县同步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认定命名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中,我市受表彰对象29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机关党支部联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区域管理中心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十堰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壮阔征程中,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始终将党建工作作为贯穿全局的主线,以“党建红”赋能“文明风”,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作风转变推动工作提效,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组织堡垒、创新特色品牌,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精神文明创建的实践效能,为十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服务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精神文明力量。

十堰“文明河流”建设入选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优秀案例。

政治统领筑根基 理论武装凝共识

“以争做‘六个表率’、提升‘六种能力’为抓手,推动党员干部校准思想之标、校准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质效。”在该中心今年3月份召开的干部能力作风建设推进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机关党支部书记、主任吴芳的讲话掷地有声。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根”和“魂”,抓牢党建“方向盘”,让党建工作与文明创建工作同频共振,为全市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之魂。该中心把政治理论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理论武装的“必修课”,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主题党日、周四学习日等形式,实现党员干部学习全覆盖。创新运用“文明河流宣传团”“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等特色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外化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

强化理论学习,提升引领能力。该中心制订印发《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学习教育方案》和《责任分工表》,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构建“中心组领学、党支部研学、党员干部自学”三级联动学习模式,综合运用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读书班、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理论学习的关键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该中心围绕“保位次、创全域、塑品牌”战略目标,创新实施“文明河流”建设专项行动,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品牌等。

2025年4月26日,十堰市第二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教月暨“文明河流”建设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在市人民广场举行。

组织赋能强堡垒 锤炼铁军担使命

“作为年轻干部,我将以案为鉴,自省自重,绷紧纪律之弦,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做到心中有戒、行为有度。”在该中心2025年第二季度党员大会暨6月份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大会上,中心全体党员干部围绕作风建设的承诺铿锵有力。这既是该中心深化作风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该中心锻造文明创建铁军的有力体现。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该中心以“红旗党支部”创建为抓手,夯实组织基础,锤炼过硬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文明创建队伍,让党旗在文明创建一线高高飘扬。

夯实组织根基,建强战斗堡垒。该中心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不断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通过民主选举优化配强支部班子,实施“双十星”承诺践诺机制,将承诺事项在学习园地公示晾晒,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激发党员创先争优内生动力。

狠抓作风建设,筑牢廉洁防线。出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常态化推进党风廉政教育。突出抓好日常教育监督管理,制订《十堰市创文干部“十不准”纪律要求》《进一步严实纪律作风的提示》,加强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锤炼过硬本领,锻造创文铁军。聚焦提升能力本领和专业素养,举办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培训会,常态化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组建年轻干部写作小组,通过业务比武、案例研讨、能力提升讲堂等载体提升干部履职能力。积极“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组织业务骨干赴四川省成都市、山东省济南市、江苏省张家港市等地考察学习文明城市创建经验,拓展干部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因工作成绩突出,该中心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24年十堰市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2024年度全市绩效考核优胜单位”称号。

郧阳区打造的“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全省文明实践品牌。

品牌引领树标杆 文明之花结硕果

2024年底,十堰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口述史首批十个试点城市之一。

今年4月,“小水滴”环保志愿者袁慧在国新办中外记者会上讲述320万十堰人民守水护水故事;5月27日,由中宣部主办的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重磅发布城市文明建设15大优秀案例,十堰“文明河流”建设成功入选……这些耀眼的成绩,正是党建赋能十堰文明创建的生动实践。

小水滴志愿者开展“文明河流”库区清漂志愿服务。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堰肩负着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政治责任,创新将水资源保护融入城市文明底色,在全国率先开展“文明河流”建设,组建宣传、巡河、保洁、劝导、监督五支队伍,通过“五清行动”发动群众参与保水护水,以文明新风涵养碧波清流,让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共生共融,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水文明”建设新路径。如今,文明护水已成为十堰人的日常,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双赢。

“文明河流”建设的核心在于以“人”兴“河”。该中心以全市23个流域为单元,系统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等十大行动,让“人的文明”带动“河流文明”。1300余名宣讲员组成210支“小水滴”志愿服务队,开展巡河护水宣讲万余场次,将守水护水理念播撒进千家万户;12个市民文明观察团常态化巡查全市17条河流,让守护碧水清流成为市民行动自觉。

这一创新实践得到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办充分肯定,并以简报形式向全国推介,《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整版聚焦,“文明河流”建设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实现从部门探索到全市行动的跨越。

文明建设的波澜,远不止于碧水之畔,更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激荡回响。该中心成功举办全省文明实践工作专题培训班,将“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做法在全省推广,十堰4个项目获省级志愿服务奖项;京堰携手共建“文明河流”,两地志愿者跨越千里开展水源保护行动,“饮水思源感恩十堰”主题宣讲感动2万名北京市民,吸引120余家媒体聚焦报道,全网传播量突破2000万次。

在十堰的文明沃土上,道德的星光同样璀璨夺目。高规格承办“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为崇德向善搭建国家级舞台。榜样的力量持续迸发,今年以来,已有15人(组)荣登国家、省级好人、模范及新时代好少年榜单,56名市级先进典型闪耀身边。礼遇善行蔚然成风,在全省率先出台《十堰市关爱礼遇道德典型实施办法》,12项暖心措施覆盖7大领域,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文明的声浪日益强劲,“文明十堰”新媒体矩阵粉丝量突破40万大关,8件公益广告作品入选全省优秀案例,持续传递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党建领航风正劲,文明花开满城芳。从理论武装到实践创新,从作风锤炼到品牌打造,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以高质量党建赋能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书写了“党建强、文明兴”的生动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城市文明创建中心将继续深化“党建+文明创建”模式,为十堰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