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明是城市最美的风景。从车城街巷的整洁有序,到汉江两岸的碧波映心;从志愿服务的温暖身影,到邻里守望的文明新风,十堰人以丹青不渝的坚守,绘就了一幅“一城山水满城绿”与“满城好人全城暖”交相辉映的壮美长卷。
在5月23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十堰交出亮眼答卷:竹溪县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12个村镇、12家单位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2个家庭、2所学校入选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这些成绩不仅是城市文明征程的里程碑,更是百万市民同心筑梦的勋章。即日起,秦楚网开设“文明榜样”专栏,讲述文明故事,聆听榜样心声。以榜样为镜,汲取向上力量,让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共谱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十堰华章。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刘俊
彩虹路蜿蜒畅通、村居庭院整洁有致、休闲广场设施齐全、村民议事谈笑自如……盛夏时节,走进张湾区红卫街道石桥村,一幅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相传,石桥村因这里的一座石头桥而得名。近年来,该村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建设为契机,创新探索“淳美乡风,文明石桥”工作机制,推动乡风文明与基层治理双提升,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称号。
“这两年,石桥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然气通到家里,污水直接排入管网,公路修好了,环境也越来越好,住在这里特别舒心。”谈及村庄的变化,石桥村5组玉兰树小院村民叶大姐深有体会地说。
在深入推进试点工作中,石桥村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依托包联单位资源支持,动员全村村民参与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新建200平方米的垃圾分拣中心,完成村委会周边美化亮化,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环境改善激发了村民参与热情,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围。
文明乡风既要美在景,更要美在心。在探索共同缔造试点建设中,石桥村深耕党群服务阵地,打造红色绘本馆,开展暑托班、红色故事会等活动,累计吸引3000余人次参与。同时,以“淳美石桥,乡风文明”品牌为抓手,每月举办主题文化活动,已开展家风讲堂、非遗展示、文艺汇演等活动35场次,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现在扯皮拉筋的少了,互助的多了。”石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晓霞介绍,通过持续的文化浸润,村民精神面貌显著提升,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如何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石桥村的答案是:以“村规民约”为基础,通过村民自主议规则、评优劣、管陋习,实现“小事不出组、矛盾不上交”。
在石桥村,“有矛盾找张爷爷”已成为村民共识。村民张道安德高望重、处事公道。村里成立“石桥爷爷说事工作室”,由他牵头调解纠纷,去年成功化解矛盾35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文明创建最终要落脚于民生福祉。石桥村积极对接辖区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同时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小院经济”。目前,2户试点农户通过经营农家乐增收30万元,带动就业11人,村集体年增收超200万元。
“环境好了,大家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石桥村一位村民的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产业兴旺让村民腰包更鼓,也为文明创建注入持久动力。
从环境整治到文化滋养,从自治创新到产业赋能,石桥村探索出了一条“美环境、淳民风、强治理、促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如今的石桥村,不仅是一座“全国文明村”,更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鲜活样本。展望未来,赵晓霞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深化文明创建,让村民生活更幸福,让石桥故事更精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