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徐国文
“消防栓有水了,我们夜晚睡觉更安稳……”6月18日,茅箭区二堰街道彭家沟社区家天下小区消防管网完成改造,小区居民喜笑颜开。至此,困扰居民多年的消防隐患得以彻底消除。
这样的改变并非个例。这一切,都得益于我市创新设立的公益消防设施维修基金。该基金专门用于消除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为居民群众筑牢安全“防火墙”。
困境: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带病运行”
家天下小区于2003年前后建成投用,共有200余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由于消防主管网老化破损、压力不足等原因,小区消防栓自2020年起便成为“摆设”,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来了也没法就近取水,只能从远处调水,耽误救援黄金时间。”小区居民忧心忡忡地说。
茅箭区二堰街道垭子社区诚旺家园小区也面临同样困境。受多种因素影响,该小区消防水箱、管道、消防栓、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等均存在损坏现象。自2017年起,小区消防设施完全瘫痪。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部分老旧小区因建设年代久远、物业管理缺失,消防设施老化、损坏问题愈发严重。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刻不容缓,但资金短缺却成为横亘在前的“拦路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消防设施属于小区公共设施,维修更换由全体业主承担。此外,我市也有相关规定,小区业主可动用房屋维修基金对包括消防设施在内的公共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更换、升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房屋维修基金不足、居民意见难以统一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消防设施维修更换进程,导致不少老旧小区消防设施多年来“带病运行”。
破题:公益基金为消防设施“输血”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转机出现在2023年。我市消防救援部门联合民政部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性提出成立公益消防设施维修基金的构想。同年9月,我市首个公益消防设施维修基金正式成立。
该基金专项用于改善火灾隐患突出的老旧小区消防安全环境,支持维修更新老旧消防设备,以及补充建设公益型公共消防设施等。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捐赠。
在今年4月的一次基金捐赠活动中,我市某爱心企业现场捐款10万元,助力“三无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截至目前,该基金已累计收到社会爱心企业捐款15万元。
为确保基金使用规范透明,我市消防救援部门对基金使用进行全程监督、实时监管,保障每一笔资金都用到“刀刃”上。
成效:从“无水可用”到“活水长流”
公益消防设施维修基金成立后,我市消防救援部门迅速对消防安全问题突出的老旧小区展开全面摸排,家天下小区、诚旺家园小区消防设施维修更新先后被纳入基金援助项目。
2023年底,诚旺家园小区瘫痪多年的消防设施得到彻底修复,还新增了智能烟感报警装置。一旦监测到火情,烟感报警器将立即发出警笛声,同时向物业、社区、消防救援部门发送警报信息。“我们住在这里更安心,没有后顾之忧了。”该小区居民李先生说。
今年5月,家天下小区启动消防管网改造工程,并于6月18日竣工。居民王建华高兴地说:“消防管网改造好了,大家更安心、更踏实。”
消防设施改造只是开端,如何保障其长期有效运行才是关键。我市消防救援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修复后的消防设施设备将移交小区物业公司管理,并负责日常维护,确保消防设施有人管、有钱修、随时能用。
展望:多元共治确保“防火墙”不垮
“小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公益消防设施维修基金只是老旧小区消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茅箭区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王林表示,消防安全关乎每位市民切身利益,消防设施作为小区共有设备,需要全体业主共同履行维护责任。
他呼吁广大居民树立“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主体意识,既要做好日常防火检查,也要积极参与消防设施维护,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物业负责、居民参与”多元共治格局。同时争取更多社会公益力量支持,充分发挥基金作用,补齐消防设施短板,全面提升小区火灾防控能力。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一项小基金也能撬动大安全。”深耕消防技术领域多年的陈先生认为,公益消防维修基金的设立,不仅破解了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改造“老大难”问题,更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受益”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