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法桐树干上钻孔后打药。
4月是法桐飞絮高峰期,不经意间,飞絮便钻进人们的嘴巴、鼻孔和眼睛,引发咳嗽、哮喘等健康问题。如何有效治理法桐飞絮?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防范?记者就此采访了我市相关部门和医疗专家。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叶楚榕
园林部门推出新技术 治理周期缩短至40天
4月9日,记者在车城西路看到,身着反光背心的园林工作人员手持电钻,在法桐树干上钻孔,随后将小药瓶插入其中。
“这是今年治理飞絮的新办法,给法桐打‘堕胎针’。”现场负责人王军华介绍,以往给法桐注射药物,当年打针次年才能见到效果,如今仅需40天就能看到成效。这得益于药品作用原理的改变。过去使用植物激素赤霉素,通过干扰法桐雌雄花授粉,使其无法结果;现在采用的化合物中,植物激素为乙酸,它能让法桐的一部分花芽转变为叶芽,另一部分花幼果则自动萎缩脱落,以此减少结果数量,达到治理飞絮的目的。
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植保站负责人李少青表示,除车城西路外,市园林部门还将对东岳路、上海路、天津路等34条主次干道近1.2万棵法桐开展治理作业。
应对飞絮 市民谨记“躲捂清防”
法桐飞絮究竟从何而来?李少青介绍,法桐飞絮主要有两个源头。其一,法桐新叶子生长时,叶子背面有一层毛茸茸的物质,气温升高,幼叶快速生长,这些毛就会脱落;其二,果实成熟时,球果开裂,果毛絮便会四处飘散。
带绒毛的飞絮若飘入眼睛,可能刺激眼角膜,引发角膜炎、结膜炎;吸入呼吸道,则可能导致咳嗽、哮喘、肺炎、鼻炎等,还会使皮肤、呼吸道产生过敏反应。
面对市民“十堰为何种植这么多法桐”的疑问,李少青解释,虽然飞絮给人们带来困扰,但法桐素有“行道树之王”的美誉。它生长迅速、寿命长,具备极强的抗烟、抗尘能力,对城市环境适应力强。而且法桐病虫害较少,树形美观,枝叶繁茂,遮荫和净化空气效果显著。作为落叶乔木,法桐会随四季变换展现不同风姿,夏日为行人撑起“绿色走廊”,金秋时节金色落叶美不胜收。
李少青建议市民面对飞絮出行时做到以下4点:
躲开高峰 每天10时至16时是飞絮最为活跃的时段,晨练、散步等户外活动可改在早晚或雨后进行,减少户外暴露时间。
捂好全身 佩戴口罩、护目镜,穿着长袖长裤,防止飞絮接触眼口鼻和皮肤。
清洁到位 回家前抖落衣物上的飞絮,用温水洗脸,生理盐水洗鼻。过敏患者可每天清洗鼻腔2-3次,避免残留绒毛刺激呼吸道。
防患未然 给汽车水箱、空调滤芯加装滤网,及时清理车内和窗台的絮状物。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严禁乱扔烟头,切勿使用明火点燃飞絮,以防引发火灾。
门诊过敏患者增多 医生提醒提前预防
“近期,每天接诊过敏性鼻炎患者超过100位。”市太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余滋中告诉记者,清明节后气候转暖,过敏性鼻炎患者明显增多。门诊中不少患者出现鼻塞、眼痒、反复咳嗽等症状,严重的甚至诱发哮喘。
余滋中提醒,过敏体质者不要等到症状发作才就医,最好在飞絮出现前就开始用药,如使用喷雾剂或服用抗过敏药。常见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孟鲁司特等,一般建议使用2周以上。使用药物前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滥用药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