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记者 叶楚榕 特约记者 王慧 通讯员 邹露露 报道:过去,面对焦虑、抑郁、儿童多动症等心理问题,医生只能依靠量表答题、行为观察等“主观工具”推测病因。市太和医院引入“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手段,该技术方便快捷,且无创无痛,各类人群均可使用。两年来已为数千人揭开心理谜题,让无形的心病有了“看得见”的科学答案。
49岁的赵女士患有长期失眠,治疗许久一直效果不佳。3月初,她经人介绍来到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检测显示她前额叶的P300电位(决策相关脑电波)波幅明显降低,提示认知资源耗竭,诊断结果显示赵女士还存在抑郁症。根据这一结果,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抑郁后,赵女士的失眠问题迎刃而解。“就像给心理问题拍了张X光片。”赵女士感慨。
38岁的王先生近半年来时常感到疲劳乏力、提不起精神。有时还全身酸痛,食欲也变差了,睡觉也不踏实,经常忘记事情。此前,王先生在多家医院做了多项检查,始终未查出原因,这让他很苦恼。一周前,王先生经人介绍来到太和医院寻求帮助。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艾春启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为王先生开具了事件相关电位检查。检查结果提示,王先生事件相关电位P300靶刺激反应时间延长,这说明他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艾春启根据监测结果,结合其临床表现、详细的专科检查,诊断为抑郁症。通过系统的心理治疗、药物及物理治疗,困扰王先生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艾春启介绍,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该院通过ERP技术辅助诊断的抑郁症患者,治疗有效率提升至78%,复发率下降了21%。
“孩子戴电极帽会不会触电?”“这是要检查大脑吗?”艾春启回忆,2022年中心刚引入ERP技术时,许多家长曾对这台“科幻设备”充满疑虑。为此,医生们设计出趣味十足的“脑电游戏”——让孩子边看动画边完成认知任务,通过捕捉P300(决策相关电位)、N2(冲突监控电位)等成分,精准评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脑功能状态。这套系统误诊率较传统行为量表降低30%。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不止于诊室。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2023年启动“脑健康筛查”项目,将ERP设备改装成便携式检测舱,深入山区学校和养老院。在茅箭区某中学,筛查车通过分析学生完成记忆任务时的N400波形(语义处理电位),发现15%的留守儿童存在潜在语言认知滞后,推动教育部门针对性开设语言康复课程。这种“移动神经检测站”模式,让高精尖技术走出三甲医院,惠及偏远地区群众。
更令人期待的是,这项技术正从诊断迈向干预。艾春启表示,当前医院正探索ERP技术与神经反馈治疗的结合。针对社交焦虑患者,设计的“脑电-虚拟现实”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杏仁核相关的晚期正电位(LPP),在虚拟社交场景中调节情绪反应强度。首期临床试验显示,患者经过2周训练后,焦虑程度平均下降35%。
据了解,事件相关电位属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清单技术项目。该技术的引入,极大提升了十堰及周边地区心理精神疾病整体诊断水平。让解不开的心结,找到科学的答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