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房县县城。
2025年,房县聚焦省市部署,以支点建设统领工作全局,以节点突破展现县域担当,全力打造国家循环产业集聚区、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全省特色农产品生产区、汉江中上游水源涵养区、竹房神保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为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篇章作出房县贡献。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20%,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
抓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在房县合成生物创新城项目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在检查机器运行情况。记者 全正 摄
1 突出聚链成群,在产业转型上迈出新步伐
●推动新兴产业“新树扎深根”
主动融入中资循环集团产业体系,与中南大学合作成立循环产业研究院,进一步加强铜、铝等有色金属提炼技术创新与运用,加快推进20万吨高纯阴极铜、大家电回收利用、新能源电池拆解等重点项目,全力构建铜、铝、塑料三个专业园区,力争三年内产值达到千亿规模。
●推动未来产业“幼苗育大树”
深耕合成生物黄金赛道,依托上海中试中心、华东校企联盟,前瞻布局胶原三肽、生物多肽、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等产业,加快推进合成生物二期、黄精精深加工等项目,力争三年产值突破200亿元,打造中国黄精之乡。
●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抢抓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坚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力争三年产值突破200亿元。
2 突出供需协同,在消费升级上挖掘新潜力
●丰富完善消费供给
接续落实鼓励生育、鼓励消费、农民进城、地灾搬迁4项政策。对在房县创业就业、外地来房县人员购房、旧房换新、生育一孩家庭购房等给予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补贴。
加快县乡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
做活文旅消费,用好“诗经、黄酒”两大传家宝,打造“逛西关、舞太极、探野人”“诵诗经、品黄酒、泡温泉”两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诗酒太极”文旅品牌。
●创新拓展消费场景
加强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应用场景,实施无人驾驶公交、智慧物流快递等项目,打造全省首个县域自动驾驶试点。
发展数字经济,建设一批“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培养一批本土电商人才、网红直播达人。
●释放城乡消费活力
谋划开通房县至宁波、房县至武汉阳逻港、房县至三峡、房县至鄂州花湖机场等物流专线。
统筹整合供销商贸、快递物流、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资源要素,推动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构建内外联通、城乡贯通、产销对接的县域消费流通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体系。
3 突出量质并举,在项目投资上实现新突破
●抢抓政策谋项目
形成梯次培育、滚动实施的项目储备库,力争2025年对上争取资金达到77亿元。
积极争取吴山沟抽水蓄能、十宜铁路等项目早日被纳入国家和省市投资盘子。
●创新模式招项目
优化“政策颗粒”,强化“投行思维”,吸引撬动更多资本,力争培育、引进1-2家上市企业。
补齐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相关业态。
探索优势资源重点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产业资本运作招商等新模式,力争今年引进重大项目70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3个。
●强化保障推项目
全力推进十房一级路二期、堰河水库等续建项目,加快实施房神高速公路、十房一级路三期等项目,力争武禹河水库等项目上半年开工,确保286个年度重点项目应开尽开。
4 突出规划引领,在城乡融合上打造新样板
●优化城乡发展格局
明确“一城两带,三区四水”县域发展空间布局。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
扩大新城人口规模,力争2025年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0%。
谋划打造南山综合性山体公园、城市驿站等休闲娱乐项目,持续完善快进漫游城市交通体系,塑造“Young city”品牌。
推动智慧城管、住房供应链平台、“雪亮工程”等数据共享、资源整合,打造智慧、安全、韧性城市。
●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大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和特色小镇
聚焦黄酒、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1-3家农业龙头企业,培育10家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有序推进“小田并大田”,盘活农村土地、闲置房屋等资源资产,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抓好乡村建设“六件事+”,加快建设八大示范片区。
5 突出机制创新,在深化改革上积蓄新动能
●推动发展动力良性循环
纵深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提高信用评级,提升融资能力,力争2025年一季度实现一家国企信用评级达到 AA+。
深化国企功能性改革,加快市场化、实体化转型。
●推动科技创新高效赋能
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区,努力争创中国创新百强县。
大力发展“院士经济”,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运用。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营商环境系统集成
围绕极简审批、审管联动、精准服务等开展“小切口”改革,推动更多事项实现“跨域通办”“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深化“首席服务员”制度,开展“十大行动”,探索推动前沿技术与机关办公深度融合。
发展合成生物,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6 突出绿色低碳,在生态保护上展现新作为
●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实施马栏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实现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治理。
对县域“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水库、水厂、河道进行连通,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扎实开展“五大工程”,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
引导群众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发展设施渔业、生态农业等绿色低碳产业。
●全面深化污染防治攻坚
统筹推进植被恢复、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行动,着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城市。
扎实开展“零碳乡镇”“五无乡镇”建设,全力建设“无废城市”。
高效运行“水地空天”智慧监测平台,打造全域覆盖、实时更新、动态监管的监测预警体系。
●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实施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加强国储林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
发展黄精、天麻、木本油料等林下经济,打造全域森林康养示范县、华中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县。
创新更多“林碳贷”“林担贷”“林权贷”等金融产品,联手“中碳登”建立林碳汇价值转化机制,力争2025年碳汇变现500万元。
7 突出共同富裕,在民生福祉上达到新水平
●用情保障基本民生
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高标准建设产、教、研一体化技能培训产业园,做响零工驿站、房县黄酒酿造师等品牌。
实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加强特困群体、特殊群众兜底保障和关怀帮助。
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加大托育政策支持,谋划建设妇幼托育服务中心。
●用心做好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房县二中续建、晓阳小学改扩建等项目。
重点推进房县急救中心续建、第三人民医院转址新建等项目,支持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
●用力维护平安稳定
健全重点特殊人群常态化服务管理机制。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房县”。
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内容提供:房县县委宣传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