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丹江口生产基地产品涵盖农夫山泉全部系列。(资料图片)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何利
近日,2023年中国包装饮用水峰会在丹江口市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及行业协会的领导、专家,以及全国各地企业嘉宾代表200多人齐聚一堂,将目光投向正在快速崛起的丹江口水产业集群。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的丹江口市,通过建设“两山”实践中心,盘活“沉睡”的丰富水资源,把美丽风景转化成美丽经济,让乡间沃野焕发出蓬勃生机。
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丹江口市坚定实施“加快产业转型、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等思路举措,以实干实绩实效作出更大贡献。
靠水吃水 涉水企业风生水起
近两年,被誉为“中国水都”的丹江口市,在扩容提质水经济的同时,本土企业也纷纷借水转型,多家饮用水企业纷纷落户丹江口市。
“人们在不想喝酒、不方便喝酒的情况下,可以试试道家素酒。它不含酒精,而且还能养生。”武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成介绍,武当生物的母公司是丹传公司,“丹传公司是湖北一家生产汽车传动轴的顶尖企业,在机械制造这一行做了72年。”
为何跨界做饮料?企业算了一笔账,继续做机械,就得新增生产线,可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极为严格的丹江口,购买环保设施的投入甚至会超过增加生产线的投入。“丹江口市有这么好的水,我们决定上这个项目。”肖成说,当丹江口的水遇上道教文化,这个产品还未上市,订单就纷至沓来。
“我们现在正在筹划二期建设,二期将达到每年3000吨的产量,产值为10亿—12亿元。”肖成介绍,目前公司年产量1000吨。
润京水业则选择另一种生存模式。该公司是丹江口市第一家灌装饮用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转战定制水代加工这个细分市场,先后与中交集团、中国人寿、中石化等签约,年产约300万箱瓶装水。
目前,丹江口市已有农夫山泉、富锶山泉、润京水业等包装饮用水企业,年产值30多亿元、纳税5亿多元。同时,武当山水、一轻食品、北冰洋汽水等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丹江口市规划,力争让包装饮用水的销售覆盖周边的鄂豫陕渝等省市,并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延伸至京津冀等区域。现如今,农夫山泉在丹江口生产的瓶装水,已经卖到800公里外的石家庄。丹江口市水经济的辐射半径,还在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丹江口市还在积极谋划,向佛山、长白山等先进榜样学习,一方面招大引强,另一方面扶持本地品牌成长,力争聚集更多的项目,形成规模效应,让“中国好水”走出十堰,叫响湖北,造福全国。
“早春三花”帐篷民宿夜景迷人。图/通讯员 李双喜
“两山”转化 “变现”绿水青山
在守水、护水的同时,丹江口市还通过“两山”转化的途径,盘活原本“沉睡”多年的山水资源。
在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杏花村“早春三花”民宿如今已声名远播。这个成立于2022年的乡村民宿,名字来源于早春时节,杏花村盛开“桃花、杏花、油菜花”形成的花景,民宿依山而建,分精品民宿区、独栋帐篷民宿、餐厅、咖啡厅等,一开业就吸引了陕西、河南、北京等地的众多游客。
谁能想到这个热闹、舒适的民宿,两年前还是一所废弃的村小学教学楼。习家店镇杏花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张星星说:“我身后这块13000平方米的土地,是我们村小学旧址,2014年到2021年作为果品仓库租给个体户,年租金仅有5000元。山上的40多亩杏子林,一年下来经济效益也不明显。”
前些年,对杏花村来说,每到“三花”烂漫之时,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赏景留影。可游客来了,没地方休息,没地方吃饭,一直都是摆在杏花村村“两委”面前的难题。2021年丹江口市成立的“两山”实践中心,为杏花村走上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路敞开了大门。
2021年,老杏花村小学评估价值为134万元,杏林评估价值为32万元,共计166万元。一方面把166万元存入“两山”银行,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6万元利息收益,另一方面把166万元作为股权融入丹江口市“两山”实践中心入股,村集体占股10%,丹江口市“两山”实践中心投资2840万元,建设“早春三花”帐篷民宿酒店,每年为村集体保底收入45万元。这样一来,村集体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
目前,杏花村在民宿的带动下,兴建杏林4500亩、猕猴桃园1400亩,新增农家乐5家。今年5月杏子成熟季,杏子的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形成“杏花成景、杏仁致富”的产业致富新画卷,村里的留守妇女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杏花村探索出了山乡度假的丹江口库区旅游新模式。
荒山也能挣钱,这是丹江口市蒿坪镇卢嘴村实现“两山”转化的真实写照。2021年,丹江口市“两山”实践中心实地考察卢嘴村后,发现村里的荒山坡度较缓,日照充足,虽然无法开发种植业,但非常适合光伏发电项目,就以此大力推介招商,最终和湖北京能京堰新能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2022年,村里的434户1841亩坡地和村集体859亩荒山完成荒山存储转化,由“两山”实践中心与农户、村集体分别签订荒山存储合同,发放“两山”储蓄卡,定期向群众发放收益。
丹江口市按照“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利益共享”理念,以山、水、林、田、湖、闲置农房、宅基地等为目标,将农村零散、闲置、低效的生态资源资产通过集中收储、整合提升后推向市场,变为高效、优质招商资产,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目前,已成功转化实施了习家店镇杏花村“隐居乡里”民宿、蒿坪镇卢嘴村分散式光伏、均县镇怀家沟村智慧橘园、北冰洋橘汁汽水柑橘深加工等项目,6个村集体平均增收11万元。收储转化利用“三类人员”监测户林地5955亩,为384户脱贫户办理“两山”联名卡,1191人直接受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