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 | 人水和谐绘新景 ——十堰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纪略

综合治理后的郧阳区清水河清洁小流域河滨带。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毛以国 通讯员 付培成

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水生态环境,描绘大美十堰水韵华章;做实河湖长制、防汛抗旱、水资源调配、农村水利建设等水安全保障措施,奏响河湖安澜优美乐章。近年来,市水利和湖泊局积极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坚决扛牢“一库碧水永续北送”政治责任,全力推动水利和湖泊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环境优美的泗河。

呵护河湖生态环境

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山顶松柏翠、山腰花果香、山脚高产田、田路相通、渠窖相连、沟渠配套、排灌自如……这是郧阳区清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后形成的生态农业新格局。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有利于增强流域内蓄水保土能力,项目区通过引进和采用农业新技术,将治理后集中连片的梯田发展为“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水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自然条件,关乎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多年来,市水利和湖泊局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以河长制、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今年以来,全市河湖长制基础工作稳步开展,印发工作要点等,召开全市一、二季度河湖长制联席会议、市直河湖长制工作联络员会议,完成第一批17条河流健康评估报告编制任务。各级河湖长及联系部门常态化履职,市级河湖长及其联系部门开展巡河110次、县级河湖长及其联系部门开展巡河2000余次,共解决问题551个,实现巡查河湖常态化;河湖“清四乱”工作持续开展,按计划阶段性推进水利部交办的神定河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改工作,重点对泗河流域“四乱”及河道淤积等问题进行集中排查整治。跨界河湖联防联治工作深入开展,郧西县、郧阳区、丹江口市、竹溪县等相关县(市、区)同相邻省份县(市、区)就跨界河流进行联防联治。今年以来,共开展跨界河流联合巡查19次,参与巡查人数323人,解决问题39个。丹江口库区协同管护力度逐步加强,库区5个县(市、区)人民政府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协同开展库区网格现场日常管理,政企双方共同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编制完成《十堰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十堰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2022—2030年)》等,为科学有序推进水土保持及流失防治工作提供规划支撑。坚持示范带动统筹推进,依托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积极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因地制宜探索生态保护型、清洁生产型、人水和谐型、民俗休闲型、观光采摘型、绿色产业型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清洁流域建设模式。丹江口市余家湾、郧阳区清水河等一批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明显改善了治理区流域生态环境。“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实施19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治理面积302.2平方公里。

朱家咀水库。

坚持生命至上

筑牢防御水旱灾害防线

“目前城区6座水库的库容情况基本平稳,都保持在汛限水位以下。”日前,记者从市水库管理处了解到,该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测系统,可以实时观测城区各水库水位、雨量和库容,为提前泄洪做好准备工作。

防汛是“天大的事”,要敢担“天大的责”。今年以来,面对汛情,市水利和湖泊局多次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分析研判主汛期防汛形势,安排部署水旱灾害防御重点工作。会同气象、水文等部门,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四预”措施,做好河库水情监测、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织密水利安全责任体系。分级分类开展以水库、山洪灾害责任人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16班次1100人次。落实并公示全市525座水库四类安全管理责任人和山洪灾害包保责任。修订完善各类工程度汛方案、调度运用计划、应急预案2200余个,其中,县乡村三级修编完成1700余个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摸排水利工程风险隐患。市县两级水利部门深入水库、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现场,对水利安全生产问题隐患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并将问题隐患全部在汛前整改到位。加快推进新建水库工程建设。朱家咀水库于6月29日实现下闸蓄水,郧西县灌沟水库、丹江口市盘道水库已浇筑到顶,房县堰河水库、柳树垭水库正按照度汛方案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抓好河道防汛备汛工作。全面检查水库溢洪道、放水设施等关键部位及防护措施准备情况,完善水库应急抢险方案。加快推进郧西县五里河、安家河,郧阳区曲远河、竹溪县泉河等4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对十巫高速、十西高铁等在建交通工程涉河项目加强安全检查。

抓好抗旱保供水保灌溉。加快推进丹江口市江北、郧阳区江北、郧西县天惠渠、房县谭湾水库、竹山县店坪水库等5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作,保障6.37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建成后的竹溪县新胜水厂。

加快建设十堰水网

完善水资源调配格局

今年6月29日,朱家咀水库下闸蓄水,标志着十堰城区又一座新水库即将投入使用。朱家咀水库是十堰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和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重要节点,总库容401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36.5米,有效库容355.1万立方米。

水资源合理规划配置是节约用水、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的有力举措,是推动落实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市水利和湖泊局在守护南水北调中线“大水缸”的同时,以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建设为抓手,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布局十堰水网建设,完善水资源调配格局。

为化解十堰中心城区生活及生态缺水问题,该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实施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该工程以潘口水库为水源,新建潘口水库至马家河水库引水干线,引堵河水进入马家河水库,向中心城区供水,满足城区供水需求。新建马家河水库至百二河水库引水支线,向城区补充生态用水,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工程受水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总人口74.7万人,设计引水流量每秒6.7立方米,规划年供水量1.66亿立方米。

工程总投资25.6亿元,建成后,不仅可解决十堰中心城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将通过置换现有水库水量补充生态用水,改善城区河流生态环境条件,对促进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助力“山水车城、宜居十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同期,竹溪县南北水系连通工程、房县南河水资源配置工程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之中。

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多年来,市水利和湖泊局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水问题入手,坚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扎实做好农村水利各项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水利任务。

强化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郧阳区南化水厂厂区构筑物基本建设完成,已正常制水,供水至南化塘集镇,目前正在铺设管网,延伸至梅铺镇、谭山镇。丹江口市集镇管网改造工程已建设完成一座泵站,完成管网改造工程6.3千米。竹溪县楸木垭水厂、丹江口市蒿坪水厂、郧阳区子胥水厂荣获2022年度全省农村供水规范化水厂称号。

各县(市、区)以乡镇为单元,采取多种形式,分组分片,逐村、逐组、逐户排查农村饮水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制订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完成。对标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订《十堰市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截至目前,已完成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水源保护项目15个,千人以下供水工程水源保护项目4个,新建供水水源、水源置换、管网延伸项目10个,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设施设备配套完善项目5个,千人以下供水工程净化设施项目8个。

围绕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积极推进5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和7条中小河流项目建设,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市水利和湖泊局将以“保障河湖安澜,维护河湖生态”为己任,全力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整治水环境、守护水安全,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谱写兴水利民新篇章,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