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蛋共生”有实证了!十堰首次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确凿证据

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 朱江 通讯员 孟江 纪宏新 报道:在长期以来的古生物化石挖掘经验中,专家发现恐龙蛋化石和恐龙化石很少同时出现,即“有蛋无龙,有龙无蛋。”然而,十堰却是世界罕见的“龙蛋共生地”!9月30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飞出喜讯:自郧阳区青龙山1995年被发现恐龙蛋化石群以来,首次在此发现恐龙骨骼化石,这进一步佐证了青龙山保护区“龙蛋共生”的重大科学价值。

恐龙骨骼CT扫描照片。

从2020年起, 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领衔的联合科研团队,在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科研工作。这是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自1995年被发现以来,首次找到确凿的恐龙骨骼化石证据!

在联合科研团队前一阶段对土庙岭核心区的恐龙蛋化石开展实地调查和取样工作基础上,张蜀康高级工程师、赵祺副研究员等专家对恐龙蛋内部和剖面上采集的样品进行了CT扫描以及室内切片和显微观察。虽然这些样品经历了非常严重的重结晶作用,但是依然能够从中找到密质骨、脉管通道甚至骨细胞(骨陷窝)等典型的脊椎动物骨组织结构。“这些证据显示,土庙岭恐龙蛋化石层内同时埋藏保存有恐龙骨骼化石。”张蜀康介绍说。

恐龙骨骼切片照片。

科研人员共提取10多块大小不一的样品,这些骨骼化石样品,究竟是恐龙胚胎化石、原地保存的恐龙幼体或成体化石,还需进一步研究。据介绍,尽管目前发现的骨骼化石比较零散,但该发现为团队下一步寻找更好的含胚胎恐龙蛋化石、原地保存的恐龙幼体及成体化石指明了方向。联合科研团队认为,位于郧阳区的青龙山一带恐龙蛋化石群是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集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因其在一定区域内恐龙蛋相当密集,此前被认为是恐龙产蛋区域,此次恐龙骨骼的发现,为追寻土庙岭原地巨量埋藏的恐龙蛋的“主人身份”提振了信心,实证了青龙山存在“龙蛋共生”现象,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中国郧阳恐龙蛋研究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和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方组建而成,2020年12月正式挂牌。自挂牌以来,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取得了新发现新进展:在对遗址馆二号馆化石层剖面测制中,研究人员至少初步识别出5层古土壤,对不同层的恐龙蛋孵化率进行了初步判断和研究;另外对核心区恐龙蛋化石层露头进行了恐龙蛋窝识别、标记和信息登录,在遗址馆三号馆内清楚识别出两种恐龙蛋化石埋藏相区;同时还对核心区恐龙蛋化石进行了胚胎骨骼初步排查,系统采集了疑似骨骼及其他样品。

据了解,本次科学考察取得的新发现新进展,是青龙山保护区核心区化石遗址保护工程在2018年全面落成后,首次取得的重大发现,目前,已吸引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领域各方专家的高度关注,对推动了青龙山保护区古生物科学研究和化石保护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9月28日,中国郧阳恐龙蛋研究中心领衔博士张蜀康介绍说,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初步识别出5层古土壤;中国地质大学杨江海副教授表示,下一步将在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进行骨组织切片鉴定,确保有更大的奇迹出现。

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位于十堰市和郧阳区城区之间的柳陂镇青龙山,面积约4平方公里,由土庙岭、卧龙山、红寨子、青龙山、磨石沟、庄沟等化石群组成。该区域位于秦岭褶皱带东端,境内地层受到多次构造作用和热变质作用影响,形成了一些复杂的构造变形变质作用产物。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区内为低山丘陵地貌,平均海拔220米左右,相对高差50米左右。1995年,在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一带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经考证是迄今世界上分布最集中、种类最全、数量最多、层位最多的珍贵地质遗迹资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