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诠释一曲医护赞歌。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周仑 报道:团圆、聚会、旅行、购物……这些都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关键词,但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的关键词是坚守。在太和医院西苑院区内,医护人员节日不“休战”,忙碌的身影出现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他们一如既往地忙碌在门诊和病房里,奋战在手术室,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感染科ICU护士聂雪娇:
为了病人,必须在医院过年
“这两天先休息休息,调整下身心……”在太和医院西苑院区感染科大楼的ICU病房内,护士聂雪娇正耐心地与一名感染了肺结核的病人聊天。ICU病房这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是聂雪娇的另一个“家”。
2020年春节前夕,聂雪娇和丈夫回到江苏老家过年。刚到家的第二天,医院就收治了1例发热病人,3天后被确诊为十堰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十堰市第一定点救治医院的医护人员,在老家的她心里非常着急。除夕这天,聂雪娇吃过年夜饭后,决定返回医院。在航班停运、高速封路的情况下,乘火车、转汽车,克服重重困难,在十堰封城前,她回到医院进入隔离病房开始工作。今年,她依旧选择在医院坚守。“7天的春节假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其实很想回去吃团圆饭、看春晚、走亲访友、喜迎新年,但科室的病人需要在医院里过年,我肯定是要在这里陪他们的。”聂雪娇说,作为一名90后党员,身在感染科,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未知的风险多,但这也是护士的职责所在。
其实,对于像聂雪娇这样的医护人员来说,从来没能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但大家不仅没有怨言,就连家里的人也都习惯了。面临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沉下心来,用心工作,努力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聂雪娇的选择。
老年病科医生游泳:
留院陪老人过年已成为习惯
临近春节,年味渐浓。万家团圆之际,老人与医生之间的陪伴便成了医患之间的温暖星火。西苑院区老年病科作为张湾辖区内7家社会福利院的医养结合合作单位,老人平时的医疗健康保障由西苑医院承担。
1995年出生的老年病科医生游泳,并不是科室里资历最深、经验最丰富的,但自2018年从湖北医药学院毕业、到西苑院区上班以来,她已经连续3个春节坚守在医院。“目前有120多名老年人在医院住院,春节期间我们每天有4名医护人员陪着他们。”游泳说,老年患者大部分体质较差,病区采取的是隔离方式,这也就注定了春节假期医护人员连病区都不能出。“我们之前都给大家送饺子,今年也不例外,我们打算在大年三十晚上给老人们送饺子,让他们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给他们营造一个过年的氛围。”游泳说。
记者了解到,游泳所在的老年病科,春节7天假期共有18名医护人员值守,与家人的联系就只能采取视频的方式。“春节假期不能与家人团聚,但当我们听到患者说谢谢时,就非常感动,他们能给我们支持,给我们鼓劲儿,我们就是一家人。”游泳告诉记者。
妇产科医生陈丽:
义无返顾春节在岗坚守14年
“你们有三分钟,我和我媳妇就剩一分钟了……”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站台》中,一直在矛盾漩涡中心点处于调解角色的警察,与身为列车员的妻子聚少离多,大年三十只能在站台上相聚一分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腊月二十八,许多市民都在忙着准备过年,而在西苑院区的妇产科病房里,37岁的医生陈丽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病房巡视,悉心查看各位“准妈妈”的状态。查完房,她又迅速返回办公室,开始了接诊工作,她同样需要分秒必争。
当天中午,眼看到了午饭时间,陈丽和同事迅速地吃了几口饭。趁着午休还没结束,大家又开始研究起了病例。她告诉记者,过节和平时几乎没什么区别。今年春节是她到医院上班后过的第14个春节,也是第14次春节值班。“不知道今年有没有机会在病区看春节联欢晚会,因为曾经多次碰到在除夕夜出诊或者给产妇接生。”陈丽笑着说,虽然这样过节很累,但帮助了一个家庭,让她觉得很值得。
陈丽说,从2007年到医院上班后,她便一直在妇产科工作。“有一年春节值班,一位产妇大出血,所有人都忙着紧急抢救,产妇甚至出现休克情况,我在手术室里不断鼓励自己要相信医学的力量,产妇最终化险为夷。那次经历,让我感触很深。”陈丽说,妇产科非常特殊,呱呱坠地的婴儿正是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才能够平安健康。
陈丽的老家在河南,与丈夫相识相恋后,便来到十堰工作。“我的孩子今年11岁,很抱歉今年又不能陪他们过年,但我并不后悔。孩子和爱人也很体谅我,这也给了我巨大的力量。”陈丽说,今年过年,她将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一连续值班48小时。
车城西路院区康复科医生刘应湘:
做市民健康的守护者
清晨时分,在位于车城西路63号的太和医院车城西路院区,已是一片忙碌。身着白衣、精神抖擞、性格和蔼的康复科医生刘应湘正在给几位偏瘫患者做康复训练。在康复科,他一干就是8年。同时,他也是第8次在春节值班。
相比其他科室,康复科的工作主要侧重于物理疗法和中医调理,到康复科治疗的病人病情轻重不一,刘应湘要给每个人制定一套治疗方案。“春节假期,大家都想回家过年,但这些病人没办法回去,必须要在这里调养康复,我们也必须陪在他们身边。”刘应湘说,今年过年,院里给患者准备了饺子,希望患者早日康复,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以消除和减轻患者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患者的功能缺失,改善和提高患者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作为一名康复科医生,刘应湘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他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门学科。“我曾羡慕内科医生给患者治疗‘药到病除’,也羡慕外科医生做手术时的‘刀光剑影’,但康复科同样很好。”刘应湘说,通过康复治疗,为无数患者解除了各种疾病的痛苦,给予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希望。“我们科室的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与内外科不一样。在内外科,病人入院查体,可能只需要十分钟,然后就能尽快诊断和用药治疗。但在康复科,每个病人入院查体、评定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在刘应湘看来,这很值得。
春节假期,阖家团圆。但对于医生来说,春节假期与家人团圆却是最奢侈的事情。去年春节,医护人员奔波在抗疫一线。如今,疫情有所缓解,但太和医院西苑院区里的医护人员仍坚守在一线,在岗位上轮班坚守。从询问病史、查体、下医嘱、解答家属的疑问……医生穿梭在患者、家属和病床之间,护士奔波在抢救室和病房之间,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急匆匆的脚步声、抢救器械滴滴声、时钟滴答声以及人们的心跳声在这里汇聚,谱成一曲最为动听的赞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