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妙招 (第三期)

全市深化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坚持中心下移,围绕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小区,做活楼栋,立足基层实际创新实践,“跑”出社会治理的“加速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推广的特色品牌和经验。我们在十堰基层党建微信公众号开办“新时代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小妙招”专栏”,刊发基层探索创新的经验做法,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参考。

下面,来瞧一瞧他们都有哪些“治理法宝”吧!

“自管小队”里的“大民生”

经验单位:郧阳区城关镇中岭社区

汉水风光小区位于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中岭街16号,小区始建于2010年,共有7栋居民楼14个单元,居民238户,840人。因开发商遗留问题较多,三家物业公司先后撤离,小区“无人管”,脏、乱、差现象严重。物业公司弃管以后,中岭社区党委想方设法寻求小区治理良方,经过深入研讨,最终决定必须要自立自强,成立了党员、网格员和楼栋长为主力军的“自管小队”,充当居民自治工作急先锋,从“无人管”的脏乱差小区到“抢着管”的文明大家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居民自治道路。

业主聚在业委会,一家人拧成一股绳。面对小区无序混乱的局面,中岭社区党委挺身而出,统筹整合小区内居住的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及志愿者队伍等力量,居民投票选举成立小区党组织和业主委员会这个“自管小队”,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小区“自管小队”通过发放《致社区居民的一封信》、建立网上“居民之家”、线上线下征求意见等方式,把小区居民聚起来、小区的事管起来,圆梦一批“微心愿”“微诉求”,查找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小区通过聘请保洁人员、按户均摊服务费方式,解决了生活垃圾无人清运烦心事,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居民议在众言堂,一个机制蹚出一条路。为有效解决“家门口的烦心事”,汉水风光小区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组织制定了民主议事协商机制,探索“三会共治”模式,议事会民主商议解决“办不办”,业委会决策执行解决“怎么办”,监委会全程监督解决“办得怎么样”,居民逐步达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区的事情小区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大家办”的默契和共识。小区通过民主议事协商,筹措资金在小区停车场入口处架设二层小桥,安装道闸监控系统,解决了小区142个车辆停放问题,控制外来车辆乱停放问题,使得小区停车难问题缓解了,小区道路通畅了,居民心情舒畅了,社区治理更有效了。

干部生活在群众中,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中岭社区党委抓住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社区契机,设岗定责、搭建平台、优化服务,让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中,群众生活在组织中。结合小区居民需求,结合下沉社区联系单位职能和下沉党员干部的特长,灵活组建法律援助、医疗义诊、爱心助老、关爱儿童、文体活动等9支志愿者队伍,开展进小区进楼栋帮困助学、扶贫救弱,让党员干部沉下去、动起来、忙起来,让“三无”对象、残疾人、贫困户和下岗职工的生活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助。“自管小队”联合下沉社区党员干部扎实开展“户户走到”,广泛征求居民意愿,开设免费兴趣班,开展羽毛球、象棋比赛等文体活动,设置凉晒区、居民休闲区等,让居民在学中乐、乐中亲,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目前,在中岭社区党委领导下,在“自管小队”的自治管理下,汉水风光小区环境发生大变化。小区内道路黑色化600余平米、墙面粉刷亮化5800多平米,清理小区内乱堆乱放80余吨、增加绿化植被800余平米,设置凉晒区、居民休闲区等,小区的变化受到居民的大力赞扬,“自管小队”也在居民心中树立了威信,凝聚起推动社区自治新动力,营造了美好和谐的社区氛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