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 记者 杨天娇 报道:转眼又到盛夏,在市民看来,三伏天酷热难耐,但在中医专家看来,三伏天正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好时期。每年一进入伏天,我市各大医院的中医门诊里,前来冬病夏治的患者都排起长队。
今年,为了满足市民的就诊需求,我市各大医院中医门诊早在伏天到来之前,便开启了三伏贴预约模式。
还未入伏 三伏贴预约就已火爆
三伏贴,是利用夏季穴位开阖、经络疏松的原理,在三伏天达到养阳的目的。在头伏、中伏、末伏,将精心调制好的中药做成药饼贴,根据每个患者的病情、体质状况,敷于人体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的持续刺激,达到清宣肺气、止咳平喘、健脾益肾、散寒通络等目的,预防或治疗好发于冬季的多种慢性疾病。
今年的伏天共有40天,从7月16日到8月24日(初伏7月16日至7月25日,10天;中伏7月26日至8月14日,20天;末伏8月15日至8月24日,10天)。此时,人体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张,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伏天穴位贴药,气候、穴位、药物三者共同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抗病能力,对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都有不可低估的效果。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认同中医养生理念,三伏敷贴人数也逐年攀升。为了让更多市民享受到冬病夏治的好处,今年各大医院早早做好了准备。
7月6日进入小暑节气,市中医医院的三伏贴迎来第一批就诊患者。
据悉,每年入伏那一天,到医院贴三伏贴的患者众多。为了缓解这一状况,市中医医院提前开展冬病夏治。“我们每年的三伏贴都会提前开始,大概到处暑时节结束。三伏贴要贴6—8次,根据患者的病情,一般可以3—5天贴一次,每次贴2—4个小时。”市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孟彪说,“冬病夏治一个伏天为一个疗程,一般需连治3年,也就是3个疗程,效果最理想。”孟彪告诉记者,今年在入伏之前,医院就已经接到近800人的预约。
在市太和医院针灸科,7月6日就已经开启“伏前贴”预约。与往年不同的是,科室将原有的三伏贴改为“五贴”,多了“两贴”。“为了加强效果,入伏前10天有一个‘伏前贴’,也就是6日就可以贴了;伏天结束之后的10天有一个‘加强贴’,一共贴5次。”市太和医院针灸科主任许明军说,7月6日至今,已有200多人预约。
在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近几天已有20位市民电话预约三伏贴。“如今,大家都很重视健康,今年预约三伏贴的人中,年纪最小的只有3岁。”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任陈秋萍说,今年,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在原有三伏贴的基础上,针对妇科疾病、男性肾虚、脾胃虚寒疾病、疼痛类疾病调配了适应病症的药物。
夏季养生要趁热 冬病夏治疗效好
所谓冬病夏治,“冬病”指的是冬天容易出现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风湿、脾胃虚寒、哮喘等病症;“夏治”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理论,在天气炎热的时候采取特定方法提升阳气,驱除体内寒邪,达到扶正固本、祛邪养生、治未病的目的。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这个时节,人体经脉气血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三伏贴用温阳的中药贴在人体的特定穴位,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孟彪说,三伏贴是中医治疗虚寒类慢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祛除体内的寒气、湿气,减少冬季各种慢性疾病的发作。
孟彪告诉记者,三伏贴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消化系统的慢性肠炎,妇科方面的月经不调、痛经,耳鼻喉科的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有良好效果,还可以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只要是体内寒湿比较重、阳虚怕冷、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群都适合敷贴。“在夏季治疗冬病,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孟彪说。
关于三伏贴 这些知识你要了解
孟彪介绍,三伏贴疗法适应范围广,治疗效果好。但是需要注意,处于感染性疾病的发作期、妊娠期、对敷贴药物过敏及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病、肺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16日是头伏第一天,很多人都会争贴三伏“头一贴”。“实际上,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这个期间,每天都可以治疗,不必拘泥于三伏的第一天,后期仍可以来接受敷贴治疗。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约时间敷贴。”孟彪说,一般来说,穴位敷贴后,局部皮肤会出现轻微热感,属于正常情况,不必紧张。如果感觉皮肤痒,可以揭下。敷贴时间最好不超过4小时,以不起水疱为好。因为皮肤起水疱后,有可能发生感染,给患者带来不适感。
孟彪提醒,敷贴期间,应减少烟酒,避免进食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果感觉敷贴处十分热、痒,可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清理局部。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网络上有出售成品敷贴药膏,不建议市民购买自行敷贴。因为穴位敷贴要因人而异,选穴也很有讲究,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