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公司昨举行主题活动 重温创业史 传承“马灯精神”

东风公司老中青三代建设者齐聚一堂传承“马灯精神”。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曾雨 刘成臣 报道:52年前,红卫大炉子沟的一声炮响,拉开了二汽建设的序幕,开启了东风人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征程。而今,在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之际,东风公司老、中、青三代建设者再次回到大炉子沟,在这棵有着东风“老根”之称的大树下,重温那段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代代传承“马灯精神”,缅怀过去,激励未来。昨日上午,东风公司“马灯闪耀东风劲”——传承“马灯精神”、贡献青春力量主题团日活动在大炉子沟举行。

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绍烛,党委副书记程道然,工会主席何伟等出席活动。东风公司当年的建设代表现场讲述艰苦奋斗的创业故事,激励东风青年一代。

站在“起点”重温艰苦创业史,传承东风“马灯精神”

活动现场以一台“功臣车”EQ240为背景,一盏盏马灯挂在芦席上,现场被装点得极富年代感。不仅如此,现场还展出了多个二汽建设时期的老物件,铸造制型工具、草鞋、草帽、大锤、钢钎、马灯、水壶……这些物件将人带回那个艰苦卓绝的创业年代。

50年前,第一代东风人在贫瘠荒芜的十堰,在手擎马灯、人拉肩扛中开创东风基业,留下了东风特有的坚定信念、追求梦想、激情创业的“马灯精神”。50年后,老、中、青三代建设者们重回炉子沟,共同追忆东风历史、传承“马灯精神”、展望美好未来。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隆隆的开山炮声,仿佛看到了闪耀在崇山峻岭中的点点马灯,仿佛回到了当年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火热场景。”竺延风在致辞中说,50年前,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炮响,拉开了二汽建设的序幕。

颇具象征意义的是,现场青年一代向老一辈建设者致敬,送上了他们自己设计、生产制造的最新自主品牌车模,而老一代则分别从芦席上取下马灯,回赠给青年一代,寄语他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

“马灯精神”在老一辈东风创业者战天斗地的奋斗中孕育,又在一代代东风人开拓创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必将在新一代东风人的手中发扬光大。

建设者深情讲述,激励青年一代不忘初心艰苦奋斗

在活动现场展出的老物件中,一枚毛主席像章被摆在格外显著的位置,这是1969年二汽用第一炉铁水浇铸而成的。

孙家炳是这枚毛主席像章铸造过程的亲历者,他向青年一代讲述了铸造过程。“当时要尽快出铁水、出铸件,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后,把第一炉铁水用于制作毛主席像章,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孙家炳说,在铸件时,没有冲天炉,最终还是在六里坪找人制作的。

对青年一代,孙家炳给予殷切希望:“现在已经不是那个艰苦的年代了,希望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继承艰苦创业的精神,兢兢业业,经得起风浪的考验。中国从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还得靠你们。”

一辆东风EQ240同样引人瞩目。作为最早一批的东风建设者,战权理亲历了两吨半越野车生产准备和试生产的全过程,他向青年一代现场讲述了“功臣车”的故事。

在当时特别艰苦的条件下,二汽人硬是用锤子和榔头,在密不透风的芦席棚里手工生产出了第一辆EQ240 2.5吨越野车。在后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EQ240为我军取得胜利立下赫赫战功,由此被战士们誉为“功臣车”、“英雄车”。

“面对缺水、缺粮、道路不通等种种困难,青年突击队的旗帜飘扬在二汽建设的每一个地方。”东风公司第二任团委书记左红妹向大家讲述了青年突击队的故事,这是东风创业者的生动写照,艰苦奋斗是东风最恒定的基因。

此外,“双飞燕”的设计者艾德昆、全国劳模王建清分别带来各自的故事,激励东风青年不忘初心,敢于担当,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竺延风谈十堰: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已变成山水之城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现场老、中、青三代东风建设者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他们挥舞着国旗,祝福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好。

作为一个产业报国的样本,东风公司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马灯精神”,勇攀事业高峰,奋力实现“三个领先、一个率先”,加快建设卓越东风和世界一流企业,为建设汽车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

活动中,竺延风还饶有兴致地谈到了十堰的变化。“25日晚,我们一起去了四方山,一路走起来很有感觉;早上一出门,一股沁人心脾的桂花香扑面而来;我在地图上尝试找到十堰的十道堰,可到现在也没能找全,十堰的变化真的很大。”竺延风说,十堰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已变成一座美丽的山水城,不再是过去默默无闻的小山村。

如今的东风公司,已经从一个“三线建设”企业发展成为现代化汽车企业集团,十堰也从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演变成为世界知名的汽车城,东风带给十堰的不仅是汽车工业,还有浑厚的汽车文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