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聚焦十堰扶贫干部:他带领村民奔小康

原标题:岗位在变初心不变,他带领村民奔小康——当好太山村的领头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9年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李钢被十堰市张湾区作为人才引进,在乡镇工作了5年。

去年底村“两委”换届,十堰市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已在市直机关工作的李钢主动报名,担任柏林镇太山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在变,初心没变,那就是帮助群众脱贫奔小康。”近日,35岁的李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逐户走访解心结

在太山村村委会门口,李钢指着旁边的两座山说:“村子被‘夹’在两山之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贫困落后。”

全村户籍人口97户286人,其中贫困户就有50户。耕地面积仅136亩,虽有6000多亩林地,但一半是生态林。4个村民小组,通路的只有2个。

“除了外出打工人员,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贫困户。有的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容易产生干群矛盾。”

人心齐,才能泰山移。李钢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村民,解开大伙心结。

79岁村民龚方立,一直对村里有看法,“为啥有的人房子破了,国家就出钱给他盖新房子,到我这儿就只是修了一下?是不是你们吞了国家给我的钱?”

第一次去龚方立家里,李钢还没说上两句话,就被赶了出来。

“思想工作哪有一次就做成的?特别是村里老人居多,更要有耐心。”

此后,李钢又多次上门,反复解释,“国家对危房有个定性标准,达到标准才能拆除重建。您的房子根据检测,修补一下就可以了。”

最终,龚方立的心结被打开。现在说到李钢,他满口称赞,“这娃儿挺好,有想法,懂政策,还不怕骂。”

一户户地跑,一家家地谈,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跟着这位年轻支书一起干。

多措并举稳班子

作为一个常年的落后村,除了村民的思想需要做通,村干部的思想也需要下大力气。

李钢上任时,面临局面颇为困难:前任书记因落实扶贫政策有偏差被免职,原来的班子成员有的也受了处分。改选后,原来班子的两名同志留任,工作有顾虑,瞻前顾后。

新入选班子的同志,担心村里喜欢告状的风气,也不敢放手干事。

怎么办?

加强学习。李钢在村里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村干部们明确了共产党员和村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和职责,激励大家做到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

逐个谈话。对留任的村干部,李钢多次给他们打气,解除他们思想上的包袱;对新来的村干部,李钢鼓励他们要不忘当干部的初心,勇于面对各种困难。

李钢还积极向镇党委汇报,邀请镇领导多次来村里,给班子成员讲党课。

深入细致的思政政治工作展开后,班子成员心齐了,李钢有了更多的好帮手。

因地制宜谋发展

资源匮乏,怎么发展?

认真调研,听取意见,李钢认为,太山村山清水秀,离张湾城区近,发展旅游休闲产业是条好出路。

他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大扫除”,让小村变洁净。积极争取资金,整治河流,让碧波荡漾。

环境变美了,下一步咋办?“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村委会门口,村里利用有限的平地建起6亩蔬菜大棚。“我们叫它都市菜园,把6亩地分割成小块由村民管护,吸引城区市民认领。”李钢说,等人气旺了,再发动村民发展农家乐。

不久前,李钢还费了一番周折,谈下了一个“大项目”,引进一家制鞋厂。“村里没地建厂房,需要300名工人,全村的人算上都不够。”面对难题,他找到邻村的村支书谈合作,在邻村建厂房,两个村的农民都到鞋厂工作,一举两得。

事,一件一件地干。改变,在这个小山村悄悄发生。

采访中,李钢的电话响了,电话铃声是歌曲《平凡之路》。

他说,当好太山村的领头羊,这条平凡之路就会不平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