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十堰日报)通讯员 鲍升涛:今年以来,张湾区委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抓乡村书记、抓驻村帮扶、抓集体经济、抓党群中心、抓支部引领,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五抓一促”活动,实现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有力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夯实基层组织,让一线堡垒强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张湾区委牢牢牵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 “牛鼻子”,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夯实基层基础。以农村“红色堡垒”建设为重点,着眼于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5个方面,全面加强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鼓励“产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村、企业、合作社组建片区联合党委,统筹规划片区发展要素及产业布局。
保障基层待遇。对在编在职在岗的乡镇机关干部,发放特殊岗位补助。对新建和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分别给予提档升级补贴。全面落实村干部绩效报酬,建立完善村干部报酬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村主职干部工资由区财政足额预算,督促乡镇街办比照村主职待遇适当提高村副职干部工资水平。
抓实基层培训。坚持“抓什么训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赴襄阳、成都等地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外训,全覆盖开展驻村干部培训。开办乡镇干部培训班,组织讲师团送课下乡,批次培训乡镇干部(村干部)500余人次,确保乡镇干部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少于12天。
聚焦作用发挥,让一线党员干起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湾区委坚持把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为农村产业发展、农户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激活脱贫引擎。张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包保全区最偏远乡村、重点贫困村及重点贫困户;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扶贫工作的同志全部到扶贫一线靠前指挥;6个片区工作组驻守乡村全程指导脱贫工作。借助村“两委”换届,采取调整配强一批、培养提高一批、下派注入一批、吸引回乡一批等措施,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引导党员和致富能人聚集在产业链上,不断汇集带领群众增收脱贫的强大动能。
筑牢中流砥柱。树立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选用干部的鲜明导向,优先考虑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的党员干部,优先使用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领导班子成员,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围绕脱贫攻坚实际情况,先后交流充实22名年富力强且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党员干部到乡镇街办任职,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蹲苗历练,推动干部资源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向脱贫攻坚一线倾斜。
做实“四双”帮扶。出台驻村帮扶配套制度,创新“扶贫工作日”等党员服务群众的活动载体,引导机关党员投身脱贫攻坚,推动区直单位干部集中时间全脱产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确保全区1587名干部与478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干在实处。
激发脱贫斗志,让贫困群众动起来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该区坚持“扶志”“扶智”并行,不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引领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凝心聚力扶志。评比推出一批致富能人、产业书记、扶贫典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院场会、板凳会、堂屋会等形式,组织脱贫出列户现身说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巡回开展“振兴乡村文化助力精准扶贫”文艺下乡巡演20场,激发贫困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
尽心竭力扶智。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扶贫产业骨干、致富能人大户等成立服务团,先后在田间地头开办 “微课堂”“微会诊”200余次,在实践中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依托村级阵地、高校开展电商创业人才培训班2期、农业技术培训120余场次,为乡村电商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齐心协力建制。帮助村级组织建立民主议事协商体制机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以新机制激活基层群众的主体意识,营造“尚勤耻懒,致富光荣”的浓厚氛围。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扶贫产业链条,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6个,培育国家、省、市级产业带动扶贫示范社20个。
激活源头活水,让致富产业兴起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该区坚持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实现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用活政治资源。该区开展“两新”党建“百日巩固”行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均实现100%。通过党的政治引领和组织连接,推动政企对接、村企对接、社企对接,辖区115家企业参与结对帮建,建成茶叶、无公害蔬菜、小水果等特色产业基地1.2万亩,培育特色产业示范村30个,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休闲农庄300余家,有力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盘活集体经济。通过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村集体经济市场化经营,通过“租金+薪金+股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脱贫增收。在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村,推行“村集体+农户+合作社”的“红色股份型”发展模式;在产业资源优势明显的村,推行“党支部搭台,合作社(企业)唱戏,贫困户致富”的“产业一体型”发展模式,推动集体经济增效、农民脱贫致富。
做活电商扶贫。引导小规模合作社入驻电商服务站,形成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电商平台走、电商平台跟着市场走的格局,解决贫困户在产业扶贫道路上终端销售问题。新建乡镇综合电商服务站6个,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配套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点12个,组织农村电商培训8期610人次,使电商平台成为脱贫攻坚的“能量加油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