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讯 文/记者 吴忠斌 图/记者 刘成臣:近日,郧阳区再次发现恐龙蛋化石。据专家初步鉴定,该地恐龙蛋化石属于扁圆蛋类,一颗恐龙蛋化石的直径约在20厘米,赋存地层为距今100.5百万年—66百万年的白垩系上统。27日,记者驱车两小时来到郧阳区谭山镇西王村,深入恐龙蛋化石发现地,详细了解了发现的经过和背后的故事。
村民建牛圈,挖出三个圆疙瘩
27日,记者赶到谭山镇西王村时已是中午时分,在西王村村支部书记王立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发现恐龙蛋化石的一组村民王彦峰家。在王彦峰房后,记者看到一段10多米的新开挖山体,山体中间部位有一个1.5米左右的大坑。“恐龙蛋化石就是在这里发现的。”王立昌指着大坑告诉记者。
报料人王彦峰提供的恐龙蛋化石。
今年32岁的王彦峰说,他们住的地方小地名叫寨沟。10月10日,他准备在房后修建一个牛圈,因位置有点小,他就延山体向后拓展了一下。10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他正在开挖山体时,挖出了三个圆疙瘩。他看到这三个圆疙瘩连在一起,大小差不多,他翻来覆去地研究也没看出是啥东西。他就把邻居刘富成喊了过来。刘富成观察了一下就说:“这东西可能是恐龙蛋化石。”
“我之所以说是恐龙蛋化石,是因为我当初盖房子时也挖出来过类似的东西。”刘富成说,1997年,他们家盖房时从地下挖出不少圆疙瘩,大家都不知道是啥东西,就随手放在道场边上,小孩没事都拿去玩,后来才听说竟然是恐龙蛋化石。
西王村村支部书记王立昌告诉记者,村民挖牛圈挖出恐龙蛋。
记者看到,王彦峰家与刘富成家紧连在一起。
王立昌说,10月11日,省地科院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王镝、陈小龙、王伟三人在他们村开展恐龙蛋化石资源调查。听说此事后,三人连忙赶了过来,经现场确认,王彦峰挖出的正是恐龙蛋化石。随后,村里便将此事向镇政府、区国土部门及区政府进行了汇报,并采取了封闭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地保护恐龙蛋化石,谭山镇政府特意向西王村下发了《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要求户户知晓,人人知道。”王立昌说。
一窝挖出30颗恐龙蛋
“这个土疙瘩有啥用?”“以前见过,但不知道是啥,都给扔了。”10月25日,省地科院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对郧阳区谭山镇西王村寨沟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进行主体挖掘工作,吸引了众多当地老乡围观。
报料人王彦峰提供的恐龙蛋化石。
经过两天的紧张挖掘,省地科院地质工程技术人员在王彦峰房后一窝挖出30颗恐龙蛋及少量碎片。据专家初步鉴定,该地恐龙蛋化石属于扁圆蛋类,一颗恐龙蛋化石的直径约在20厘米,赋存地层为白垩系上统(距今100.5百万年—66百万年)。
省地科院高级工程师、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正琪介绍,虽然我国恐龙蛋化石资源较为丰富,但长期以来,有关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法规不够健全,管理欠缺,致使大量珍贵的恐龙蛋化石惨遭破坏和盗挖,大量走私流入国内外市场,除郧阳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产地外,其他地区已发现近地表分布的恐龙蛋化石几乎挖掘殆尽,很难在原地找到成片分布的蛋化石。
据了解,此次恐龙蛋发现地西王村距郧阳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70多公里, 距发现恐龙骨骼化石的梅铺镇李家沟村仅12.5公里,距离梅铺镇镇政府只有15公里,具有赋存丰富恐龙蛋的巨大潜力,是处重要的恐龙蛋化石产地。十堰是我国恐龙蛋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目前已发现有10处蛋化石产地,其中郧阳区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已入选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目前,省地质局已在此地开展恐龙蛋化石资源保护调查工作,后续保护、挖掘、研究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我市多处曾发现恐龙蛋化石
1992年以来,考古专家在郧阳区柳陂、梅铺、刘洞等乡镇先后发掘出土恐龙蛋化石达数万枚。在郧阳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化石,这是中国唯一一个同地发现这两种化石的地方。
1995年3月在郧阳区柳陂镇青龙山周围不足4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地表恐龙蛋化石分布集中的有8处。仅地表可见的恐龙蛋化石或蛋坑有2000个。在分布最集中的腹地青龙山一带约6万平方米范围内,地下贮存的恐龙蛋化石更多。郧阳青龙山恐龙蛋化石属于中生代白垩纪,白垩纪是继大家熟知的侏罗纪之后的一个时期,距离现在1.35亿年到6500万年。白垩纪是恐龙时代的顶峰时期,恐龙的种类在这一时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多。6700万年前,恐龙及其它动物和植物遭到大规模灭绝,白垩纪时代也随之结束。
1999年,在丹江口市石鼓镇一处白垩纪晚期砂质泥岩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地古教研室主任龚一鸣,偶然得到10余片恐龙蛋碎片化石。
2005年3月,郧西县城关镇校场坡村的金银山,发现14枚圆形石蛋。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恐龙蛋化石。专家实地考察确认,此处为恐龙蛋化石新发现点,距离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遗址80余公里。
2011年4月23日,内蒙古古生物研究所所长谭庆伟带领的13人地质古生物挖掘队,在梅铺镇李家沟村后山梁上挖出鸭嘴恐龙化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