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名铁道老兵集体来十堰 他们带着共同的心愿……

120多名铁道老兵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

云上十堰讯 文/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刘成臣 特约记者 郭军 报道: 40多年前,为修建襄渝铁路文(畈)胡(家营)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铁一师有197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在十堰。昨日,原铁一师建筑给水发电营三连的120多名老兵,从全国各地来到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老营革命烈士陵园,祭奠战友。

为修建襄渝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先后投入8个师和6个团及2个独立团,共23.6万兵力,于1969年初先后挺进沿线各地。铁一师担负着襄渝铁路十堰境内文胡段施工任务,在修建过程中,全体指战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先后有197名铁道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最小的年仅18岁,大多数刚20岁出头。襄渝铁路建成后,铁一师有196名牺牲的战士遗体迁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安置。

昨日上午,原铁一师建筑给水发电营三连的120多名老兵,专程从全国各地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祭奠战友。在纪念碑前,老兵们献上鲜花,集体三鞠躬,默哀。“战友们,我来看你们了。”许多老兵忍不住眼泪直流。

据悉,这些老兵中,岁数最大的是今年88岁的罗富全,是建筑给水发电营的总工程师。老人行走不便,坐在轮椅上祭奠战友。“这是我离开十堰40多年后第一次来陵园祭奠战友。”老人说,离开十堰40多年,无论走到哪里,他心中始终牵挂着这些长眠在十堰的战友。

“我们这些老兵,很多人都是时隔40多年再回到十堰,来看看这些牺牲在这里的战友,看一看我们曾经生活的营房,追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年79岁的老兵吴学礼说。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老营革命烈士陵园负责人陈太燕介绍,这些年来,前来陵园祭奠战友的铁道老兵特别多,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8000多名铁道老兵前来祭奠战友,其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铁道老兵祭奠团队有400多人。

“亲爱的战友,我来看你们了”

端详着墓碑,昔日的场景浮现在老兵们眼前。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罗毅 图/记者 刘成臣 特约记者 郭军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40多年前,铁一师197名战士为修建襄渝铁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牺牲的战友,成为了铁道兵永远都抹不去的牵挂,每年都有大批铁道老兵从全国各地来到老营革命烈士陵园祭奠战友。

铁一师196名战士长眠十堰

昨日上午,在老营革命烈士陵园里,120多名铁道老兵站在战友的墓碑前,端详着墓碑,昔日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老营革命烈士陵园里,李安普安葬在最大的墓里。提起李安普,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铁道兵无人不知。李安普生前是铁一师一团勤务连副排长,1966年入伍,四川省渠县人。1970年9月28日晚,李安普带领5班战士来到训练场进行手榴弹实弹投掷。一名新兵在投弹时发生意外,由于用力过猛,手榴弹脱手过早,滑落在右侧3米处的草丛里。见此情景,这名战士猛地跳下土坡,准备将“嗤嗤”冒着青烟的手榴弹扔远。千钧一发之际,李安普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战士的右臂用力向后一拉,随后迅速抓起冒烟的手榴弹。正当他要用力向山沟里扔去的时候,“轰隆”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李安普用身体挡住了飞溅的弹片,战士得救了,可李安普倒在了血泊中。

长眠在烈士陵园的铁道兵战士有196名,他们中最小的年仅18岁。修建襄渝铁路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隧道塌方。由于鄂西北地势险峻,地质复杂,岩层风化破碎严重,有时候隧道刚挖好就发生塌方,很多战士牺牲在塌方事故中。

1972年7月18日,在开掘武当山隧道时,铁一师五团十四连战士许镇良发现身旁一根支撑木在颤动,他意识到这是塌方的预兆。许镇良赶紧冲到一群战友面前,连喊带推将战友转移出危险区。当他正准备离开危险区时发现,还有一名战友由于离得较远,还没有撤离。在这危急关头,许镇良一步跃过去,猛力一推将这个战友推离危险区。他却来不及躲避,被塌下来的泥石压住,献出了生命。

“他们大多数人牺牲时只有20多岁,有的入伍才几个月。”88岁的铁道老兵罗富全坐在轮椅上,陷入了哀思。

铁道老兵泪洒战友墓前

在李安普的墓碑前,79岁的铁道老兵吴学礼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和他是老乡。”吴学礼曾担任建筑给水发电营三连指导员,他1970年来到十堰,1975年襄渝铁路建成后离开,这是他时隔43年后再次回到十堰祭奠战友。

“当年我们来十堰的时候,条件很艰苦,大多数连队战士住的是临时用篱笆搭起的棚子,冬天冷、夏天热。”吴学礼说,全连战士克服各种困难,一心扑在工地上,“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都不能忘记这些牺牲的战友。”

罗富全在上世纪60年代末来到十堰,是建筑给水发电营的总工程师,他带领战士们奋战在一个个工地现场。“每次听到十堰这个名字,就想起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罗富全离开十堰后,曾来过十堰一次,但没有机会到陵园祭奠战友,这是他第一次前来祭奠战友,“心里永远记挂着这些牺牲的战友。”

在战友们的墓碑前,铁道老兵们纷纷落泪,一起回忆起当年奋战在襄渝铁路上的场景。祭奠活动结束后,今年67岁的铁道老兵聂道洲和66岁的铁道老兵严茂林久久不愿离开。“我们很多人都是隔了40多年再回到十堰,一直都很想念这些战友,这次我们离开十堰后,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看战友了。”他们紧紧握着陵园负责人陈太燕的手说,“请照顾好我们的战友。”

每年有大批铁道老兵来祭奠战友

这次前来祭奠战友的120多名铁道老兵,大多来自贵州、江西、福建等地。在此前几天,也有一个铁道老兵团队前来祭奠战友。陈太燕介绍,今年到目前为止,已有8000多名铁道老兵前来祭奠战友。

翻看陵园留言本上的留言,满是对烈士的怀念之情。去年清明节,李安普的女儿来到陵园祭奠父亲,留下一首诗:“何处青山埋忠骨,蓦然回首,武当山脉,绵绵延延,延延绵绵”。从留言本可以看出,每年清明节,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铁道老兵来到十堰,祭奠战友。

“我们把青春留在了十堰,对于十堰来说,这是我们的第二故乡。”不少铁道老兵说,忘不了十堰的山山水水,忘不了那流血流汗的岁月,更忘不了长眠在十堰的战友。“战友们,安息吧,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为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铁道老兵们在墓碑前三鞠躬,“我们一定会继承战友的遗志,多为国家做贡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