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助学生与爱心人士合影。
十堰晚报记者 海月 张建波 张启国 报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2010年8月25下午,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十堰晚报、市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虹桥建材商城联合主办的2010年十堰市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捐助仪式,在十堰日报社五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彭承志,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岩力,团市委书记龚举海,十堰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叶章胜,十堰日报社副总编辑、十堰晚报执行总编马顺德,虹桥建材商城董事长朱奎荣,以及受资助学生和捐赠方代表共150余人参加。捐助仪式由十堰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叶章胜主持。本次活动共筹集资金194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437名。
活动现场,爱心涌动,掌声不断。爱心人士为贫困学子现场捐赠,小五花坊爱心使者为爱心人士敬献鲜花。今年受助的贫困学子代表苏壹来、汪奎、任俊伟和去年受到资助的学生代表黄文娣,分别发表受助感言。
叶章胜代表十堰日报社党委向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爱心人士及寒门学子表示欢迎。他说,为帮助那些因家庭贫困和洪涝灾害而东奔西走苦寻学费的贫困学生走出困境,7月份以来,市总工会、团市委、十堰晚报等单位联合启动了2010年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单位和个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希望受助学生铭记党和政府的关怀,珍惜社会各界关爱,珍惜大学美好时光,把对捐助者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巨大动力。
龚举海在仪式上说,在主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此次爱心助学活动争取到虹桥房地产开发公司、邮储银行十堰分行等180余家单位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倾力支持,目前共筹集资金194.291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37名。其中,市总工会协调助学资金24.6万元,资助134名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特困职工子女、困难劳模子女和特困农民工子女;团市委、十堰晚报筹集资金169.691万元,资助考上二本以上的贫困大学生303人。今年的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从捐赠金额、救助人数、社会影响都取得了极佳的实际效果,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关注公益、奉献爱心的良好社会风尚。
马顺德在介绍本报第五届读者节“九助贫困大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时说,今年晚报将“九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与市总工会的“金秋助学”和团市委“情系寒门,圆梦大学”希望工程助学活动融为一体。活动启动以来,在团市委和各地团县委的协助下,晚报派出7名记者,历时1个多月,深入学生家中实地走访,足迹遍布城区及所有县市。56篇“我想上大学”报道如实反映了5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发奋求学的经历。文章见报后,很多单位和个人纷纷伸出援手,资助这些因暂时困难而难以上学的大学生。晚报与团市委共同联系的另外近30名贫困学子一起共收到100多位企业家、热心市民捐出的善款达90多万元,大部分学生的学费得到了解决,其中10多名学生4年甚至8年的学费一次性得到了解决。
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彭承志在讲话中指出,捐资助学、济人以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为社会各界有识人士搭建了一座爱心桥梁,也给贫困学生送去了希望。他希望全社会都高度重视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工作,让更多的人关注、理解和参与扶贫帮困,向社会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奉献爱心;希望工会、共青团组织、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助学力度,拓宽助学帮困资金的筹措渠道,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切切实实把助学帮困落到实处。彭承志勉励获得资助的贫困学生要志存高远,努力学习,发奋成才,勇于克服困难,学成之时回报社会,为家乡建设、为报效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王岩力(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决不让一个寒门学子辍学
从1999年开始,市总工会就精心策划爱心助学活动,并向社会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寒门学子辍学,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失望!2006年,全总将各级工会开展的助学活动统一命名为“金秋助学”。 今年,我们结合我市实际,推出了“金秋助学”3种模式:一是工会上下联动,快捷助学;一是动员社会共同参与,捐资助学;再就是联合新闻媒体,凝聚爱心。市县两级工会筹集资金46.9万元,资助176名单亲困难女职工子女、特困职工子女、困难劳模子女和特困农民工子女圆了大学梦。 这几年,市阳光地产、寿康永乐等非公企业民营业主的慷慨解囊,志忠爱心助学超市、鄂西北小商品批发市场等“金秋助学”基金会的成立,使得“金秋助学”从开始的工会唱独角戏,发展到如今的大合唱,爱心如潮,感染着社会各界,温暖着天地人心。 从建筑工棚到清华大学的张娟,从聋哑世界到中州大学的周琦……“金秋助学”活动成功地帮扶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但家庭暂时困难的学生,资助对象从开始的以单亲家庭和特困职工子女为主,延伸到广大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基本实现对寒门学子的全覆盖。 11年来,我市各级工会组织共筹集资金567万元,资助2618名困难学子上学。
龚举海(团市委书记)
今年爱心助学活动效果极佳
为进一步做好希望工程贫困大学新生资助工作,切实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安心完成学业,从7月份开始,市总工会、团市委、十堰晚报等单位联合启动了2010年十堰市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市总工会、团市委、十堰晚报3家单位经过商榷将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整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力,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拓展救助范围,聚集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共同壮大我市希望工程贫困学生助学事业。 此次爱心助学活动得到了虹桥房地产开发公司、邮储银行十堰分行、春天贸易有限公司、高登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十堰启尊房地产开发公司等180余个热心单位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和倾力支持,目前共筹集资金194.291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437名。 今年的爱心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从捐赠金额、救助人数、社会影响均取得了极佳的实际效果。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我市贫困大学新生的上学难题从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同时也在全社会形成了关注公益、奉献爱心的良好社会风尚。
马顺德 (十堰日报社副总编辑、十堰晚报执行总编)
8年帮助近300名寒门学子圆梦
十堰晚报发起的资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过去8年来,共募集善款200多万元,帮助近300名贫困大学生圆梦远航。特别是去年晚报独家发起的 “八助贫困大学生”活动,110余位爱心人士捐资50多万元,帮3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今年,我们将“九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与市总工会的“金秋助学”和团市委的“情系寒门,圆梦大学”希望工程助学活动融为一体。 在报道过程中,我们一次次地被感动:今年,多位参与过前几届资助活动的“老面孔”再次伸出援手,并发动朋友们也来献爱心;去年被誉为“十堰最美女孩”的娇娇今年又两次深夜送来善款;一位爱心女士连续两年捐3万元不留名;一位男士出资20多万元资助5名大学生,成为本报资助大学生活动开展以来资助数额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报人3次捐出退休金;一位卖报人捐出一天的收入;一位与病魔抗争了10多年的白血病人捐出买药钱;一位年轻的父亲以自己1岁儿子的名义送来善款;一些在外地工作的十堰人通过晚报电子版看到报道后,汇来善款;一位台湾人委托他人送来善款;一位在十堰出差的宁波人也送来爱心款……这些好心人的行为感染了读者,也感染了企业,有不少去年参与资助活动的企业今年再次献出爱心。 我们的记者常常是在感动中采访,我们的编辑流着泪编辑。有的采编人员被学生和爱心人士的事迹所感动,也加入了捐助的队伍。 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我们也深感欣慰:活动中,受助大学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爱心。有的学生说,“我的学费差不多了,还有很多学生需要资助,您捐给他们吧”;“等我有能力了,也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把爱心传递下去”。 面对社会关爱,我们希望即将入学的各位大学生克服暂时的困难,将贫困变为成长的财富,更加努力地学习。大家应心怀感恩之心前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和更多的奉献回报爱心人士和社会,将爱心和希望传递下去。 文/记者 杨建波 实习生 朱鹏 图/记者 张建波 张启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