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新颖
从农历来看,8、9、10月为秋,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中医认为,根据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可以将正常的气候归纳为六种,称为“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
秋天来临,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季主气为“燥”,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因此秋季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
十堰市中医医院专家、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涛介绍,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
“上工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四气调神大论》篇,是一句中医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随着“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深入推进,治未病理念已经从书本上走入百姓生活,成为时尚的养生理念。
中医治未病,从关注人的疾病向关注人的健康转变。提升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从2007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创性地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工作。随着工程的深入实施,中医药系统在理念传播、服务提供、保障措施的探索和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从有病了治病到没病时预防疾病,普通人接受治未病理念,也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作为十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涛对秋季调理身体、预防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
张涛告诉记者,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滋阴、润燥、养肺,不同的体质在养生方法和侧重点上也有不同。根据中医体质学说,人体分为九种体质:平和质、阳虚体、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
以平和体质的人为例,大多面唇色泽红润,头发稠密而有光泽,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可以耐受寒热,睡眠安和,胃纳良好,二便正常,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变化适应能力较强。此类人先天素质较好,加之后天调养得当,神、色、形、态均能保持良好而不易患病。日常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坚持锻炼。平日饮食宜规律,有节制,不偏食,不嗜食,多吃五谷杂粮及水果蔬菜。
再如阴虚体质的人,一般手足心热,口干少津,喜喝冷饮,易起裂纹,眩晕耳鸣,失眠,皮肤发干。此种体质易出现津液不足之征象,如干燥综合征、便秘等。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少发脾气,戒除烟酒,避免熬夜,应注意藏养阴精。饮食应以养阴生津为主要目的,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芝麻、木耳、百合、荸荠等食品。少食性温燥烈,如辣椒、生姜、大葱等温热食物,防止损伤津液。
除了大人,小儿体质柔弱,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等疾病。因此,到了秋季,家长要注意孩子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的调养。
饮食起居宜润肤降燥
养生,其实就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张涛告诉记者,秋季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大概念,具体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都要注意。
首先是饮食健康,少吃辛燥多吃润肺之物。肺“喜润勿燥”,应该多吃润肺之物,如香蕉、百合、萝卜、胡萝卜、土豆、地瓜、山药、玉米、鸭肉、猪里脊肉等。同时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多吃酸甜可口的食物,“酸甘化阴”以润肺燥,比如水果中的葡萄、石榴、苹果、山楂。少吃辛燥之品,如油炸品、韭蒜辣椒等,热性水果如榴莲、荔枝、桂圆、橘子等,因为这些东西性热,可助燥伤阴,导致口鼻干热、便干、咽痛、干咳等。
同时要多喝水以润燥。秋天空气干燥,皮肤汗液减少,加上初秋秋阳似火,所以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适当喝些果汁,如梨汁。室内空气不要太干燥,保持鼻腔湿润。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擦拭鼻腔。家有小儿的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挖鼻以免损伤鼻粘膜而出血。中医认为,肺和大肠相表里,皮肤干燥、肺金失润可出现大便干燥的现象,要多吃润肺之品、多喝水。
注意饮食洁净,预防消化道疾病,如肠炎、痢疾、秋季腹泻等。冰箱里的食物不要拿出来就吃,一定要等到食物恢复室温后才能吃。除了润肺防燥,秋天更是补钙的好季节。秋季阳光充足,阳气开始下降内敛,长夏一过,湿气渐消,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强,此时补钙,易于吸收利用,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增加一些室外活动。
穿衣方面,早晚气温逐渐转凉,要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出汗后骤减衣服,汗出当风而生外感。早晚外出适当加件外套,易穿易脱,避免着凉受热。
秋季易患感冒、疱疹性咽峡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等疾病。初秋天气仍较热,所患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多为“温燥”。到了秋分、寒露、霜降之季,天气已明显转凉,到霜降天气骤变,寒热不均,更要穿好衣物。此时呼吸系统疾病较多,因天气较冷干燥,所患呼吸系统疾病多为“凉燥”。
在居住环境方面,秋季要保持室内通风,散去长夏季节的湿气。勤打扫房间,避免灰尘过多。保持室内湿度,可以放一盆水,盆上面放一条干净的毛巾,一头在盆外,一头在水中,通过毛细现象使水分快速而均匀地蒸发,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减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秋季夜间凉,尽量不要开窗睡觉,也不要吹过堂风。
出行方面,秋季少去人多聚集的地方,尤其是公共场合、娱乐场所。这些地方大多是空调环境,空气不流通,人多空气混浊,易于交叉感染;而且室内外温差较大,易着凉患感冒咳嗽、急性喉炎等。另外,初秋部分过敏性鼻炎易复发。
秋季养生就是贴秋膘?养生食疗事半功倍
在五行养生中,秋季对应人体的肺脏,所以燥邪最易伤肺。传统养生学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养肺是秋季养生的重点,肺喜润而恶燥,喜湿不爱干,因此,秋养肺的重点在于润燥。
张涛告诉记者,每天上午7-9点人体肺功能最强,是一天中的最佳养肺时间,进行一些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有利于强健肺部功能。晚餐后口中含一片梨,睡前刷牙时吐掉,也有养肺之用。而在众多养肺的方法中,多喝白开水仍然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以确保体内津液充足,保持肺脏的湿润度。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此季也最容易发生肺病,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秋天干燥,得吃点梨来润肺降火。”正在十堰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看病的何女士从超市买了5斤梨,因为医生说,“秋季养生七宝”首推就是梨。
下面是张涛为大家推荐的秋季中医养生食疗方:
养颜冬瓜汤
材料:沙参12-15克,黄芪30克,麦冬10克。
做法:沙参、黄芪、麦冬先煎取汁,加入冬瓜约300-400克,再炖约半小时,早晚各服一碗。
功效: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治疗肺气虚、气血两不足;麦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秋收保健茶
秋收保健茶
材料:枸杞子12克,沙参10克,麦冬12克,木香6克,山楂16克,乌白一个。
做法:滚开水冲泡。
功效:润肺补肾,开胃补气,养颜降压,降胆固醇。
山药百合大枣粥
山药百合大枣粥
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一同放入锅中,用文火熬煮成粥即可。
功效:山药具备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除此之外,秋季养生食物应以滋阴润肺为佳,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
胡萝卜粥
胡萝卜粥
材料:胡萝卜150克,大米100克。
做法:胡萝卜去皮,清洗干净,切成碎末,与大米共煮成粥。
功效:胡萝卜性味甘、平,具有下气利胸膈、补中安五脏的作用。此粥适用于便秘、肠胃不适、饱闷气胀、消化不良等。
当归炖仔鸡
当归炖仔鸡
材料:当归16克,沙参12克,枸杞子15克,香菇8个,母鸡一只,鲜姜3-5片。
做法:母鸡处理完毕热水汆烫后,再与以上中药材一起炖煮两个小时。
功效:当归归心、脾、肝经,补血活血,止痛润肠,补血养气,和胃止痛。沙参能够入肺。
清补瘦肉汤
清补瘦肉汤
材料:瘦肉300克,生熟薏米10克,莲子5克,百合5克,淮生10克,茨实6克。
做法:把瘦肉放进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配料洗净。把适量的清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用盐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清甜滋补,有去湿开胃、除痰健肺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饮用,是秋季养生的合时汤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