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理想的大学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却总有一些学子在触手可及的梦想面前无能为力,由十堰市新天阳光贸易有限公司冠名,团市委、十堰晚报·秦楚网和市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十七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已启动,即日起本报推出“我想上大学”系列报道,向您讲述他们的辛酸与梦想、无奈与执著。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来吧,让我们拉起手,为了爱,为了梦想,一起努力。
高考结束后,王慧回家一刻没闲着,忙着照看田地,还帮助看护姐姐的孩子。
学生档案:王慧,19岁,郧阳区一中毕业,高考理科成绩596分,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
云上十堰讯 文、图/记者 张贞林 报道:今年19岁的王慧考上了重点大学,让一家人既欢喜又发愁。喜的是,这个家庭3个孩子,终于有一个考上大学了,愁的是王慧大学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从哪里来。采访王慧时,这家人正在四处筹钱,尽量为即将走进大学校门的女儿多弄一些钱,让孩子的大学之路走得顺利一些。
实地踏访:姐姐患癫痫,父亲落下尘肺病
从郧阳区鲍峡集镇往竹山方向,开车约半个小时就到达鲍峡镇孤山村3组。这里山势陡峭,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在一处河湾,沿公路上下,住着七八户人家。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公路坡下王慧同学的家中。
院子里有3个小孩,几个大人正在逗他们玩耍。听说是找王慧,一名中等个头、身体消瘦的女孩站了起来。在问明来意后,她将记者一行请进屋里。这个女孩就是王慧,待人接物落落大方。
房子看起来很新。王慧的父亲王昌清介绍,新房子能建起来,是因为赶上扶贫的好政策。“两年前,我们一家住的还是土房子。一到雨天,房子漏雨严重,根本住不成。”2015年,王昌清一家被列入精准扶贫户。在当时分散安置的政策下,2016年1月,王家自筹了一部分资金,将土房子推倒盖新房。“没啥积蓄,不敢请工人,搬沙石、运水泥、砌墙,我和妻子自己干。”
采访时,正遇到扶贫干部来回访。扶贫干部介绍,这家人确实困难,致贫原因是因残。王昌清有3个孩子,老大11岁时得了癫痫,四处求医,花了不少钱,也没有治愈。老二是养女,本来是由王昌清的哥哥抚养,但实际上是王昌清夫妇在抚养。老三王慧,今年考上大学。
拉扯3个孩子,王昌清夫妇吃了不少苦。“大女儿经常犯病,妻子在家照顾,出不了门。后来,大女儿结婚后一直住在家里,现有两个孩子,都是我妻子在照顾。”王昌清说,养女出嫁了,现在家里的负担就是小女儿上学。然而,他和妻子身体差,家里常常入不敷出。
王昌清今年52岁,按理说,外出打工不成问题。然而早些年,他在煤矿干活,患上尘肺病。现在,他走路稍快些就气喘。正因如此,王昌清出门打工,屡遭雇主拒绝。这些年,他就在家门口打短工,兼种4亩多的土地。
励志故事:为了省钱,她放弃去郧阳中学读书的机会
考虑到大女儿和养女没读多少书,王昌清和妻子商量,就算再困难,也要送成绩优异的小女儿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让孩子走出大山,才能让这个家看到希望。
王慧的初中是在鲍峡镇上的。中考时,她的成绩是全校第二名,在郧阳区排第四名。中考前,老师说她上郧阳中学没问题,可她和家人商量后,填报了郧阳区一中。
“主要原因还是家里太困难,孩子跟我们说,到了十堰城区,担心花销大,家里负担不起,选择近一点的、消费低的学校。”王昌清说,王慧从小就节俭,也很懂事,做什么事都从家里的角度考虑。
王慧的大姐王娟也夸妹妹的好处,“小妹很细心,上初中时,学校发的免费牛奶,她都舍不得喝,拿回来给我的孩子喝。”
王慧爱学习,在这个小山村是出了名的。邻居们都说,放学回来,很少见王慧出来玩,她都呆在屋里学习。“经常学到晚上12点才睡觉。”王昌清说。
高中三年,王慧尽量省钱,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9元钱。“她从不主动问家里要钱,有时给她打钱,她也不要。”谈及女儿的高中花销,王昌清久久不语。
王慧告诉记者,不向家里多要钱的原因,主要是她在学校享受精准扶贫给予的生活补助、国家助学金等。“只要够花,能保证我正常的学习生活就行,爸妈在家不容易,挣钱挺难的。”说着,王慧的眼里泛起了泪花。
这段时间,王慧在家没闲着,除了帮姐姐照顾孩子外,还干一些农活。
真情对话:一路走来接受过许多帮助,我很感激
记者:初中毕业,放弃上省级重点中学,你后悔吗?
王慧:说实话,我是有些遗憾,但我不后悔。因为,选择是我做的。做这个选择,我哭了一晚上。当时,家庭的情况不宽裕,选择去郧阳区一中读书,能为家里省下不少钱。如果到十堰城区,我不占优势,生活学习等各种花销会比较大,这会增加父母的负担。他们身体不好,我不想增加他们的负担。
记者:高中三年,你经常回家吗?
王慧:除了寒暑假外,平时不回家。我算了一下,从郧阳城区回一趟家,来回需要近50元钱的路费,这些钱够我四五天的生活费。每到周末,看到宿舍的同学回家,留下我一个人,心里很难过,真的很想家,想爸爸妈妈。这个暑假,妈妈做了一个手术,我自告奋勇在城里照顾妈妈一个星期,和妈妈说了好多高中读书的事儿。
记者:有没有想象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王慧:在大学里,我会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保持一个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上课以外,我准备参加学校的勤工助学,赚点生活费。我还想参加一个社团,最好是公益类的。因为我一路走来,接受过很多帮助,我觉得自己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勤劳之家, 也是一个善良之家。因为善,这个家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其乐融融。这一家人留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的生活态度,永远那么阳光乐观。对于生活中的苦难,他们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憧憬着美好生活,并为之努力。在王慧看来,美好的生活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一切都是有盼头的。
如果你想帮助王慧,可直接与王慧联系,电话:13593726600,或与记者张贞林联系,电话:18062186179。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