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助“圆梦“行动⑨|母亲患病多年 十堰女孩十多年来居无定所

就读理想的大学是无数学子的梦想,却总有一些学子在触手可及的梦想面前无能为力,由十堰市新天阳光贸易有限公司冠名,团市委、十堰晚报·秦楚网和市希望工程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十七助”贫困大学生圆梦行动已启动,即日起本报推出“我想上大学”系列报道,向您讲述他们的辛酸与梦想、无奈与执著。他们需要我们的支持与帮助。来吧,让我们拉起手,为了爱,为了梦想,一起努力。

学生档案:隆金鑫,女,18岁,毕业于竹山一中,高考理科成绩566分,现已被武汉科技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录取。

母亲患糖尿病多年,家里十多年来没有稳定的住所,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家庭开支。懂事的隆金鑫自强自立,母亲的学习精神感染着她,她也从小学会照顾母亲的生活,母女俩相依为命,把努力学习知识当做改变生活的重要途径。

母亲身体不好,隆金鑫格外照顾她的饮食起居。

云上十堰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蒋辉 实习生 朱南南

实地踏访

多年来居无定所,刚刚住进扶贫安置房

隆金鑫和她母亲沈爱荣去年分得了一套精准扶贫安置房,在此前的十多年,她们一家一直在外租房,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这是竹山县麻家渡镇墩子村村干部6日下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的。

冒着火辣辣的太阳,记者赶到麻家渡镇墩子村。此前一天,隆金鑫和沈爱荣刚从江苏常州回来,正忙活着打扫安置房内的卫生,邻居听说她们回来了,也前前后后赶过来询长问短。安置房不大,但屋外地势开阔,屋内干净整洁。

看到记者进屋,隆金鑫连忙泡茶。她个子很高,戴着眼镜,话并不多,看起来斯斯文文。隆金鑫的小学在当地就读,初中以后和父母一起去了江苏常州,在那里读书。沈爱荣有家族糖尿病病史,在隆金鑫很小时,沈爱荣的糖尿病症状就显现了,此后一直需要药物维持,每个月需要几百元药钱。她只能找些活轻钱少的工作,这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隆金鑫读高一时,父母因故离婚,她和妈妈一起生活。面对这样的打击,她在常州已经无心学习,一度想要辍学打工。沈爱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能把女儿送回竹山,希望她换个环境,能够继续勤奋学习。“妈妈很伟大,她始终在和病魔斗争,还坚持工作,我有什么理由不和她一起拼搏?”隆金鑫说,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后,她更加刻苦地学习,唯恐落在别人后面。

在沈爱荣眼中,女儿从小乖巧懂事。隆金鑫读小学三年级时,沈爱荣在镇上的超市上班,有一天放学,隆金鑫问她吃饭没有,沈爱荣摇摇头。小丫头一声不吭,骑着自行车就回到几公里外的租处,打开液化气灶给母亲下鸡蛋面条。可油下锅后不久突然着火,吓得隆金鑫大哭起来,邻居家的姐姐闻讯连忙过来盖上锅盖灭火。虽然被吓哭,但她还是坚持把面条煮好,又骑车把面送到妈妈手中。

“她知道糖尿病人要按时吃饭,不然血糖会降低,对身体非常不好,所以急急忙忙把饭做好送来,其实我可以在超市买包方便面将就一下。”沈爱荣回忆起往事眼圈泛红,时隔多年,女儿才向她谈起当时油锅着火被吓哭的事,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女儿当时都没顾得上吃饭,但骗她说已经吃过了。

后来到了常州,隆金鑫每天放学后同样要给工作忙碌的父母做好饭,送到他们工作的地方,不管作业再多,她总是第一时间保证妈妈不会饿着肚子,“我妈从小给我讲解糖尿病知识,让我少吃糖类食品,这些生活常识和禁忌我都牢记下来了。”

励志故事

母亲刻苦学习,激励女儿不断进步

隆金鑫的节俭在她们班是出了名的。母亲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元的收入,除去房租、药费、生活费等日常开销,每个月工资所剩无几。虽然高中时学校补助了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但她依旧十分节俭。

回到竹山上高中后,隆金鑫的早饭基本是两个包子,中午和晚上都只吃一碗面,“面很便宜,吃面比吃米饭一顿能省几块钱。因为周五下午有体育课,所以周五中午我会吃一顿米饭,点一荤一素,平时基本不吃米饭。”

高中学习强度大,又是青少年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隆金鑫一个星期却花费不到80元,每个月400元的生活费还有结余。吃最便宜的饭,穿最便宜的衣服,但她在学习上从不落于人后。她说,她之所以从小学开始就很努力学习,全得益于母亲做了好榜样。

沈爱荣在常州时,在一家药店工作,只有小学文化的她,以前从未摸过电脑,也没有学过医学知识,凭着一股钻劲,她掌握了很多医学常识,对店里每一种药物都了如指掌,店里的年轻人都不如她。“我一个人带着女儿,身体又不好,老板能给我一个月开一千多块钱的工资,我的工作表现必须值这么多钱,不然老板也不会让我在店里一干就是七年。”沈爱荣说。

隆金鑫说,有一次她在妈妈的枕头下看到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的都是各种医学知识,字迹工整娟秀,完全不像一个48岁的、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的笔记。妈妈的好学精神感染了她,激励她必须像妈妈那样在磨难中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善于学习的心。

高考结束后,隆金鑫来到常州,在母亲的帮助下,在一家酒店找到一份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端菜、收盘子、擦桌子、拖地……虽然工作累、薪水低,但她始终默默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妈妈努力学习业务知识,让许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真情对话

我要努力让妈妈过上好生活

记者:母亲这么辛苦,你有没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隆金鑫:就像我在学校组织的“成人礼”上对妈妈说的,以后不管怎样我都会和妈妈住在一起,给她最好的照顾,她现在48岁了,以后不想她再这么累。她是最让我敬佩和崇拜的人,我也要成为她的骄傲和自豪,努力让她过上好生活。

记者:你对大学生活有什么规划?

隆金鑫:首先在学好功课的同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努力考更多的证书,参加一些有含金量的比赛,毕业后找份好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

记者手记

隆金鑫温文尔雅,采访刚开始时她略显拘谨,再后来就侃侃而谈,回答问题极具条理。看得出来,母亲是她一生中最大的依靠,她也是母亲下半辈子的希望所在。她们经历的磨难已经够多,生活已经不能再坏,只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可联系本报记者蒋辉:17771938171。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