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黄龙古镇即将变成你从未见过的样子!

十堰黄龙镇,你是否熟悉?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之于黄龙镇,可深有一番干系;

历史长河中,五湖四海的商贾曾汇聚于此,商铺林立,街市繁华;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在古建筑上留下过往的印记,苔藓上了青瓦,风雨残了屋墙,商贸中心早已不复存在...

你怀念曾经的古镇吗?你想再见繁盛的风貌吗?

目前,黄龙古镇正在进行修缮,六月底将全部完工。

黄龙,归来了!

图/李军 摄

曾经的“小汉口”

黄龙镇

黄龙镇位于十堰城区西大门,坐落在堵河之畔,距中心城区20多公里,占地50余亩,分前街、后街、上街、河街四个部分,四条古街道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气势恢弘的黄龙古建筑群。

黄龙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沿水路上可至竹山、竹溪,下可达丹江口、武汉,古时镇内商贾云集,街市繁华,被誉为“小汉口”,是当时鄂西北地区的商业、文化、航运中心。

昔日的黄龙古镇,因依汉江南岸最大支流堵河水而兴盛。

在当时,黄龙古镇与繁华的十堰老街南北辉映,有“南有十堰商街,北有黄龙商埠”之说。客商们为了方便商业往来,按照不同的籍贯在此设立了商业办事机构——会馆。

各会馆所用脊砖上都刻有“山陕、江西、黄州”等字样。

这些会馆建筑富丽堂皇,各具特色,有的一柱顶十梁,结构精巧;有的梁柱雕龙刻凤,栩栩如生;有的建筑奇秀,风格典雅。

黄州会馆

黄龙古建筑群是鄂西北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交流融合的产物,规模较大,布局集中,结构合理,是清代十堰地区建筑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对于研究汉江流域古民居建筑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

古镇中的民居古风古韵,房檐、天井各具特色。

现在的悠闲之乡

现在的黄龙古镇早已没有了当年盛极一时的场景,城市中流转飞快的时间,在这里仿佛静止。

黄龙古镇的建筑还是原来的建筑,但周围的树木、人群早已改变。

阳光洒在青瓦上,透过木雕的窗栅,显得那么闲适。古镇上的老人三两围坐一起,或下棋、或喝茶,又或许在谈论着这里曾经的繁盛...

古镇老人们下棋打发时间。

2014年6月,黄龙古镇被确定为湖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挂牌,2016年12月列入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目录。

目前,黄龙古镇保存完整的会馆有山陕会馆、黄州会馆、武昌会馆、鄂州会馆。

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古建筑损毁严重。

古镇建筑经历风霜,瓦片早已脱落,墙砖也不再平整,但仍然能透过精巧的结构感受到黄龙镇以往的繁盛。

黄龙镇,归来了

为保护这些古建筑群,张湾区文化部门于2016年开始启动修复工程,首先请省古建筑保护中心的专业技术团队对文物进行勘察,制订抢救保护方案,报经相关部门审批,并于2017年7月初正式开始对首批黄州会馆、武昌会馆、理发店民居三处古建进行修缮,以还原黄龙古镇风情。

工人在修复黄龙古镇的建筑。

负责文物修复的总工陈志刚介绍,“武昌会馆仅柱子就换了46根。此次修缮古建筑遵循保持原貌的规律,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尽量保持原样。”

经过大半年的精细施工,首批修缮的三处古建目前已基本完工,六月底将全部完工。

修复后的理发店古民居

这些古建筑经历几百年风雨侵蚀后,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再展新颜,当年庄重典雅、浑厚古朴的建筑风格再次显露,向世人展示着曾经的繁华。

此时,漫步在这古老的街道上,

踏着记载历史沧桑的青石板,

享受着堵河的绿水清风,

穿过条条回环曲折的小道,

仿佛又穿越到昔日“小汉口”的繁华之中。

戳视频,看黄龙镇现在的模样☟

黄龙镇,数百年历史,承载了多少代十堰人的记忆。

十堰人见证了她的辉煌历史,也经历了她的物是人非。

现在,她正以勃勃雄心,追寻昔日繁华。黄龙镇,归来了!期待与你再次相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